大六座SUV“最卷之战”的情况、原因、影响及启示
一、当前“最卷之战”的具体表现
新车密集发布,竞争白热化
2025年9月,腾势N9、银河M9、全新蔚来ES8、问界M7、极氪9X等8款大六座SUV集中上市或发布,形成“神仙打架”局面。
银河M9上市24小时大定突破2.3万,乐道L90首月交付超1万台,问界M8连续三个月上险量破2万,市场热度空前。
价格与配置“内卷”升级
价格下探至17万元区间(如银河M9),但高端车型(如问界M9、理想L9)仍保持30万以上售价,形成“经济型”与“豪华型”双线竞争。
配置趋同:冷暖冰箱、零重力座椅、800V超充、城市NOA智驾成为标配,功能重叠严重。
技术路径分化
增程派:理想L系列、问界M系列占据30万以上市场,月销破万,解决续航焦虑的同时提供纯电驾驶体验。
纯电派:蔚来ES8、乐道L90等通过5C超充(充电5分钟续航300公里)降低使用门槛,但市场占比仍较小。
插混派:领克900、腾势N9等兼顾动力与能耗,但尚未出现爆款。
二、竞争白热化的核心原因
需求端:家庭结构变化与消费升级
多孩家庭增长:二胎及以上家庭占比达18.7%,传统五座车无法满足“2+2+2”出行模式(夫妻+俩孩子+两位老人)。
中产家庭需求升级:车不再仅是移动工具,而是“冰箱彩电大沙发”的享受空间,智能化体验成为刚需。
长途自驾与通勤需求:SUV的通过性和驾驶感受优于MPV,适用场景更广。
供给端:技术成熟与成本下降
电池技术进步:800V超充普及,取消传统传动机构后内部空间优化,第三排告别“小板凳”体验。
混动技术突破:增程式(理想、问界)和插混式(吉利、比亚迪)解决续航焦虑,降低用户对大车的顾虑。
智驾技术赋能:华为ADS 3.0、理想AD Max等实现车位到车位全场景自动驾驶,提升驾驶体验。
企业战略:利润与品牌高端化
紧凑级SUV市场饱和:车企需通过高利润的中大型SUV提升盈利能力,大六座SUV客单价高、利润空间大。
品牌冲高需求:30万-50万元区间成为主战场,问界、领克等车型对标传统豪华品牌,以“场景化体验”重塑用户认知。
生态协同趋势:小米跨界造车、传祺拥抱华为智驾,反映行业从“单打独斗”向“生态协同”演进,降低进入新细分市场的门槛。
三、竞争白热化的影响
对消费者的影响
选择增多,体验升级:消费者可花更少的钱(如17万元)买到空间、配置、智能化全面升级的产品。
价格战风险:部分车型恐因功能趋同沦为“价格战”牺牲品,长期可能影响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
对行业的影响
技术加速迭代:车企为差异化竞争,在智驾、电池、空间设计等领域持续创新,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市场格局重塑:自主品牌通过高端化突围,30万元以上市场被中国品牌占据,打破合资品牌垄断。
MPV市场受冲击:大六座SUV兼顾空间与驾驶体验,分流部分MPV潜在用户。
对车企的启示
精准定位用户需求:避免“大而全”,需在细分场景(如家庭出行、长途自驾)中建立独特优势。
技术全链路加码:从电池布局、车身刚性到智驾系统,需全面提升产品力。
成本控制与定价策略:在“成本小增,售价大增”的生意经中,需平衡配置升级与价格竞争力,避免陷入“加配置亏钱,不加配置掉队”的两难。
四、对未来发展的启示
从“产品竞争”到“场景竞争”
未来竞争核心在于如何定义场景(如家庭出行、移动办公),而非单纯堆砌配置。例如,通过可折叠变床座椅、下沉式收纳等设计,满足人、物、情绪的共存需求。
智能化与个性化并重
智驾系统需跨人群适配,确保老人、孩子均能便捷使用;同时,通过订阅式服务、会员制社区等创新模式,增强用户粘性。
文化认同与品牌差异化
中国新能源车“大车化”承载本土文化自信,车企需通过“大气”“稳重”的设计语言,与欧美“小车文化”形成差异,打造东方美学标签。
长期主义与短期博弈的平衡
面对价格战压力,车企需在技术革新与成本控制间找到平衡点,避免因低价竞争牺牲产品质量,最终实现“卷得体面”与“卷出长期价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