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这事儿,说白了就是一门生意,是人与时代的“双向奔赴”。前几年,混动车风头无俩,家门口左邻右舍谁来串门,一说起“油电混”几个字,那气派劲儿不比咱新换的沙发差。可现在你要再聊混动,保不齐聊着聊着,人家改话题,甚至打哈哈:“哥,这是真要买吗?”问题就来了,油电混动为啥突然不香了?是不是它真的不行了,还是纯电和插混起飞太猛,把它拍沙滩上了?还是说买混动的人也没看明白账?今天咱就给这碗水搅明了,看看背后的那些“你以为”。
咱们常讲“风口上的猪都会飞”,以前为啥混动起飞?靠的是政策的“顺风耳儿”。补贴、限行、上牌照——政策一顶,油电混动直接镶金边。可政策这东西,水往高处流,人往利处走。新能源补贴今儿个倒向纯电、插混去了,那混动的小板凳真就没人管了。以前觉得多花点钱买混动,再免个购置税还挺值,现在你去瞅瞅,车价上来了,补贴没了。再看看绿牌,纯电、插混一张绿牌,走遍都市通行无阻,油电混动却还在蓝牌队里跟燃油车排队掏腰包拍牌照。这可真不是小数,一来一去,买车成本能差十万,你还不心疼?
光说钞票那还只是起步,真要你每天开它上下班,才知道什么叫不方便。现在城市限号限行跟修地铁一样,都是常态。想省心?买绿牌车;蓝牌?一刀切给你拦外面去。油电混动再省油也得“夹着尾巴”走大城市。以前那点通勤小心思,现在明显比不过同行的小绿牌。咱北京、上海的哥们,这事儿体会才糙明白:油电混动和燃油车一样限号,纯电/插混根本不受影响,这谁还买蓝牌混动承受煎熬呢?
其实最大的变化,是技术后浪打前浪,这才三、五年,纯电续航已经突破一千公里。以往大家最怕的“充电焦虑”,现在根本都见不到了。全国充电桩密度已经和加油站掰手腕,随处可充,手机APP一搜,哪里都能补能。你再看油电混动以前最大那块招牌——“不用充电还省油”,如今也是过气网红。——纯电车加足电跑千八百公里,谁还稀罕你的不充电?说到底,混动这一条“中间路线”的牛气,在新时代下确实不抗揍。
更扎心的是,“降维打击”来的比你想象的早。插混技术起飞,电驱+油驱“可油可电”,城市通勤当电动开,一公里能便宜到八分钱;出去自驾高速一箱油,续航合起来一千多公里。那油电混动有什么资本?连插混的门都摸不上。反观油电混动,你不能外接充电,油耗不低,纯电续航形同虚设。高铁来了,你还玩老式绿皮火车,这不是自降身价?
还有,咱老百姓最实际还是省钱。都说省油,那是真省到自己兜里了吗?刚才谈购车价差,油电混动的售价比燃油车贵30%-50%。你说以后开车能省下的油钱能补回差价吗?真算账,很多主流混动车型要开十年才能回本。问题是,大部分车6年就换新了,那多出来的钱算谁的福利?而且油电混动车的“机关”更多,维修和保养费也比普通燃油贵得多。小保养贵一半,电池质保期后动辄要换,三五万大洋的电池炸弹谁扛得住?现在哪个老司机不怕这维修账本?
再说保值率,油电混动已经成了二手市场里的“边角料”。别说什么普锐斯了,任何主流混动车三年后残值还不如燃油车,电池一老化,价格硬生生砍一半。要知道,咱们这些老百姓换车哪次不指望卖个好价钱?结果新车买成冤大头,二手出手时凄凄惨惨戚戚。
有些人买车就是冲着体验去的,开车嘛,谁都想找点“人间乐趣”,可油电混动车开起来又咋样呢?不少人一体验,肚子里比吃冷馒头还憋屈。动力衔接、发动机介入、急加速,一脚油门吼成拖拉机,换挡还卡顿,开着比燃油车还烦心。尤其高速时,油电混动的小排量发动机带不起来,超车是种考验。回头看看现在的纯电车,那叫一个快、一个稳,有种“开机甲”的爽快。再看看内饰、车机界面,混动车还停留在十年前,连座椅加热、通风都要加钱。“智能化”呢?抱歉,激光雷达什么的和混动车压根不沾边,满满的老古董风,试问谁还愿意为情怀买单?
其实最根本的,大家对混动的认知也变了。前几年,任谁都说混动是最靠谱的“技术过渡”,但现在“过渡”成了贬义词。你看现在车企宣传,话锋都转到纯电和插混上了,广告费、人力研发全给新技术砸去了。油电混动没人投资源,就算省油,也成了“边缘技术”。市场上的风向说变就变,谁都不想当“最后的韭菜”。
再有一点,现在主流消费者对环保的追求也比过去更狠了。以前大家觉得省点油就是环保,现在都奔着“零排放”去。纯电车开出去就是无尾气,起码名义上够绿色。油电混动怎么看都是“半吊子环保”,尾气减了点,终归还是要烧油,这怎么打动年轻一代?
所以说,过去的油电混动确实帮不少人开启了新能源车的大门。但现在,这个门槛已经低得没人愿意再为混动埋单了。政策红利没了,技术被超车,体验跟不上,保值率还要打折,混动这路越走越窄。车企自己心里明白,谁还肯把研发成本放这儿熬着?
消费者也别再让“省油神话”忽悠了。买车还是得结合自己的实际条件,能充电的就别犹豫,纯电和插混早晚会成为主流。那些“省油省心”的人设,仔细一算,既不省油,也不省心,更不省钱包。你说现在还入手油电混动吗?真的是“性价比”比不过同价位的插混和纯电,买回来就等着贬值,老化,最后用脚投票。
说到底,消费升级,就是一场技术和利益的博弈。消费者是最懂账的人,那些曾经的“油电混动入门车”,今天面对“零排放、绿通行、智能驾驶”的新潮大势,也难免沦为尘埃。你要是不信,翻翻身边的朋友,十个人里有九个都想着换纯电或者插混,剩下那一位不是观望,就是被限号和限行政策逼着妥协。
这个市场从来没有永远的神话,只有不断变化的技术和利益。混动不混,世界更纯。你还会考虑买混动吗?错过了政策的风口,拼不过新技术红利,剩下的就真的只剩情怀了。开不开,都只是自己账本上的一道题,选谁心里都清楚。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