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小米汽车一直备受关注。然而,近期一份由具有官方背景的中国汽车质量网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新能源中大型及大型车质量排行(纯电车型)》榜单,让小米SU7陷入了困境。榜单显示,在近30款电车产品中,小米SU7以239分的成绩排名倒数第一,而广汽昊铂GT以149分位列第一,蔚来ET7以183分成为平均值。
这份榜单的数据来源于中国汽车质量网的投诉大数据,并依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相关指南进行评判,综合了车型的投诉故障、缺陷风险、可靠性、安全性、环保性等5个维度,并参考了权威调研机构的评测数据。相比之下,车质网发布的《2025年Q1国内热销新能源车质量排行》中,小米SU7却以万分之1.7排名第二,仅次于五菱缤果PLUS。
面对这一反差极大的结果,“米粉”们表达了强烈的质疑。他们指出,在中国汽车质量网的评比中小米SU7的部分投诉案例,竟涉及用户操作失误导致的事故以及提车延迟产生的纠纷,这些与产品质量本身无关的问题,是否对最终得分产生了影响?这不禁让人对榜单的公正性和样本量的代表性产生怀疑。
与此同时,小米官方在榜单引发热议后却保持了沉默。此前,雷军和小米在社交网络上曾备受关注,雷军作为民营经济代表之一登上两会首场“代表通道”,小米SU7在市场上也收获了良好的口碑。然而,在3月份的一场车祸后,情况发生了变化。4月份,雷军缺席了上海国际车展,尽管小米方面解释为行程冲突,但外界对此多有猜测,认为这或许是一种主动压低流量和热度的策略。
此外,小米近期还曝出要求员工日均工时不低于11.5小时,否则将面临约谈甚至劝退的情况,这进一步加剧了舆论对小米的负面关注。如今,小米SU7在质量榜单上的垫底表现,无疑使小米的舆论风向更加不利。
在面对榜单可能存在的瑕疵和“米粉”的信仰争议时,小米选择了沉默,或许这是一种智慧的选择,让他们能够集中精力解决问题,而不是陷入无休止的网络争论中。对于小米而言,如何应对这场舆论风波,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将是他们未来面临的重大挑战。 #小米su7#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