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月销31万背后,吉利57%的增速才是真正的“王炸”

兄弟们,8月份的汽车销量榜单出来了,我看完就一个感觉:这牌桌上,有人开始不按套路出牌了。

第一眼看过去,好像没啥大事。

比亚迪依旧是那个稳坐头把交椅的大佬,一个月卖了31万辆车,这数字往那一摆,谁看了都得先敬杯酒。

感觉就像是武林盟主又一次守擂成功,台下掌声雷动。

但你千万别急着鼓掌,凑近点,仔细瞅瞅台下那几位的表情,那就有意思了。

尤其是排第二的吉利,这家伙,简直是把油门踩进了发动机里。

8月销量干到了21.4万辆,同比增长…你猜猜?

57.2%!

就这个数字,你品,你仔细品。

这已经不是在追赶了,这是直接从后排冲上来,打算跟盟主掰掰手腕了。

还有第三的长安,增速也奔着25%去了,同样不是善茬。

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气氛,瞬间就从一超多强的独角戏,变成了火药味十足的三国杀。

说真的,就在一年前,谁敢想这画面?

比亚迪月销31万背后,吉利57%的增速才是真正的“王炸”-有驾

那会儿的比亚迪,简直就是开着无敌挂在打游戏,其他人连他的车尾灯都看不着。

他靠着三电技术和全产业链的先发优势,几乎是一个人定义了十几万级别新能源家用车该是什么样。

那感觉,就像是班里最早开始用计算器的学霸,别人还在吭哧吭て地心算,他连附加题都做完了。

可问题是,这世上就没有永远的秘密。

比亚迪那套“高分卷”,早就被其他同学翻来覆去地研究透了。

大家发现,哦,原来电池、电机、大屏幕这老三样,只要肯下本钱,也不是什么造不出来的神仙玩意儿。

于是,最精彩的部分来了。

吉利和长安这两个“后进生”,摇身一变,成了最会抄作业的尖子。

你看看吉利银河,再瞅瞅长安启源,他们的战术极其清晰:不跟你盟主拼内力,就用你的招式打你的软肋。

专门盯着比亚迪秦、宋系列盘踞的那个十到二十万的市场,贴身肉搏。

他们的产品,说难听点,就是“比亚迪青春版”。

你有的功能我都有,你没顾上的细节,我给你补齐。

你内饰糙了点,我就搞得更精致;你车机卡了点,我就堆料搞得更流畅。

比亚迪月销31万背后,吉利57%的增速才是真正的“王炸”-有驾

这套拳法,打得比亚迪那叫一个难受。

很多本来想无脑冲比亚迪的消费者,现在都得停下来掂量掂量:“诶,旁边这小伙子,好像长得更俊俏啊?”

当然了,你要说现在比亚迪的销量就告急了,那纯属瞎扯。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何况人家现在壮得跟头牛似的。

比亚迪那个自己造电池、自己搞芯片、恨不得连轮胎上的土都自己产的垂直整合能力,依旧是它最深的护城河。

这种变态的成本控制,是吉利、长安短时间内学不来的。

所以,这与其说是比亚迪的危机,不如说是整个国产车竞争回归常态了。

一个正常的市场,就不该有一个人独吞八成蛋糕的好事。

现在更像是一群饿狼,在抢同一块肉,谁的牙口更锋利,谁的战术更高明,谁就能多撕下来一块。

而且你别忘了,就在这几家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旁边还有个叫奇瑞的“老六”,闷声发大财。

国内的销量榜上他不算最显眼,可你一看出口数据,我的乖乖,人家在海外才是真正的王。

这哥们儿的心思压根就不全在家里这口锅里,他的目标,是全世界的餐桌。

比亚迪月销31万背后,吉利57%的增速才是真正的“王炸”-有驾

所以你看,这盘棋下到这儿,越来越复杂了。

靠“量大管饱”走遍天下的时代,基本上是过去了。

当大家都能做出70分的菜品时,比的就不再是谁家肉多了,而是谁家的调料更香,谁家的服务员更好看。

战争的下个阶段,必然是品牌之战。

价格战的泥潭只会把所有人都拖垮,唯一的出路就是向上走。

你得让你家的车,不光是个代步工具,还得是个社交名片,是个能彰显品位的“大玩具”。

所以,比亚迪搞了仰望,吉利玩起了极氪,长安拉来了华为和宁德时代一起攒了个阿维塔。

大家都在拼了命地告诉消费者:“我很贵,但我贵得有道理。”

说到底,这场龙头车企的“差距缩小”,不是谁要完蛋的信号,而是中国汽车工业集体“成年”的标志。

那个一个英雄拯救世界的剧本,已经演完了。

接下来,是群雄逐鹿的史诗大片。

这盘棋,才刚刚进入中局。

比亚迪月销31万背后,吉利57%的增速才是真正的“王炸”-有驾

你说,刺激不刺激?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