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全面弃油车,98%买电动车,中国新能源能否借风出海?
在很多中国网友还在纠结“买油车还是电车”,地球另一头的挪威,早已把这个问题拉到了极限。
2025年刚开年,挪威官方发了个数据,9月新买的轿车里,98%都是纯电的。
想想看,满大街的新能源车,油车成了稀罕物。
这不是段子,而是现实。
更绝的是,挪威本身就是个靠石油发家的国家,现在却自己动手,把燃油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
说到这,不得不服北欧人那点“财大气粗”。
挪威人每年卖石油、卖天然气,国家收入那叫一个夸张,主权基金都快赶上世界头部投资机构了。
但人家没想着抱着油桶吃老本,反而挥着大把油钱,给买电车的老百姓送补贴。
油车多花钱,电车各种减税、免费停车、免费充电,甚至连过路都不收钱。
特斯拉Model Y在挪威的售价,比同级油SUV还便宜不少。
换咱们中国,要是电车能比油车便宜,估计纯电出街也就是一两年的事。
不过,挪威这事能成,不只是因为钱多。
首先,挪威发电基本靠水力,超过95%的电都是水电,跑电车不烧煤、不靠油,是真正的“环保流”。
全国几万人,修几万个充电桩分分钟的事。
你在市区、郊区、高速,想充就充,这便利程度不服不行。
更厉害的是,挪威政府玩政策连贯,三十年如一日,不管谁上台,电车优惠雷打不动,老百姓自然敢买。
但人家好日子过久了,也得算算账。
2026年起,电车免税额度要开始缩减,2027年再一刀切,什么购置税、增值税全回来了。
电车一下子不再“香饽饽”,油车的税还会继续加。
显然,政策在变,市场就要重新洗牌。
这下,中国车企的机会和挑战也就来了。
讲真,这两年中国车在挪威的表现谁都看得到。
比亚迪、小鹏、极氪、蔚来,家家都在刷数据。
比亚迪元PLUS直接冲进销量前几,小鹏G6、G9总算扳了回一局。
别看中国品牌在欧洲市场压力山大,挪威却成了少有的“公平赛道”。
没有本地车厂保护,没有欧盟惩罚性关税,谁产品好谁说话硬气。
中国电动车在挪威受欢迎,归根结底就靠两点:实用和价格。
比亚迪的电车,续航高,配置还丰富,比德国大众便宜一大截。
小鹏的自动驾驶和智能化在当地也是亮点。
别忘了,中国车企把供应链玩得溜,泰国工厂生产、欧洲铁路运输,成本就是比欧洲本土造车低。
再加上生产端用新技术,零部件数量直接砍半,成本那叫一个压得死死的。
反观欧洲本地品牌,转型慢、价格高,配置还没中国卷,普通消费者一对比,自然心里有数。
电车竞争激烈,挪威市场成了全球最卷的地方之一。
一个小国家,能买到160多种电动车型,大家都在拼体验、拼价格、拼服务。
中国品牌能杀进来,靠的是真本事。
小鹏G9甚至拿下了挪威人评选的最受欢迎车型,可见咱们的产品力是真的有说服力。
不过,等到补贴这根拐杖没了,中国品牌还能不能继续跑在前面,大家都很关心。
特斯拉肯定要降价,德国大众要在本地扩产,中国品牌也只能硬刚。
这时候,谁能出手更快、推更便宜的新款,谁就能抢住下一个风口。
比亚迪已经把海鸥这种小型车拿到23万克朗,补贴一取消还能保持价格优势。
小鹏和蔚来也在琢磨新玩法,比如蔚来直接在挪威建了几十个换电站,车价可以更便宜,还能用电池租赁,把用户黏住。
更有意思的是,挪威政府虽然主推纯电,但对氢能车也有补贴。
上汽大通顺势推了氢燃料MPV,打开了另一个细分市场。
对中国车企来说,这不只是赚销量、赚口碑,更是一次全方位的技术和市场测试。
谁能在挪威立住脚,谁就有底气去征服更大的欧洲市场。
当然,现实也很残酷。
特斯拉的市场份额依旧吊打,德国、瑞典等老牌品牌也在死守阵地。
中国车短期内要追上去,难度不小。
但看看过去两年市场份额翻了几倍,未来几年再涨一波,也不是没可能。
挪威市场小,却是整个欧洲风向标。
只要中国品牌能扎根在这里,打出样板,哪怕欧盟再高的关税壁垒,长远来看也挡不住中国电车的脚步。
所以说,挪威这场“弃油大剧”,中国新能源车不是陪跑,是真正的主角之一。
等到有一天,欧洲街头的中国电动车像现在挪威一样常见,也许就不用再羡慕外国人的电车生活,而是等着他们羡慕咱们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