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混动差距这么大?插混遭疯抢油混无人问,老师傅道出核心原因

如今选购混动车的消费者,大多会把目光投向插混车型,油混车却鲜有人问津,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缘由?一位资深业内人士道出了四个关键真相。

在4S店深耕汽修行业十余年的老师傅,近期察觉到一个极为明显的现象:“去年卡罗拉双擎每月还能卖出30台左右,如今一个月能卖5台就已经很吃力了!”

而比亚迪的插混车型,即便需要客户等待三个月,大家也愿意下单预订。这并非油混技术本身存在缺陷,而是两种混动车型早已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

同是混动差距这么大?插混遭疯抢油混无人问,老师傅道出核心原因-有驾

第一大核心原因:政策导向完全偏向插混

绿牌在当下的汽车市场中堪称硬通货。插混车型能够申领绿牌,在一线城市里,仅一块免费的新能源牌照就价值近10万元,还能享受不限行的便利。

油混车型则被归为燃油车范畴,必须参与燃油车的摇号或竞拍,想要成功中签堪比中彩票般困难。

补贴与税收方面的差距同样显著。一款20万元的插混车,可直接减免1.7万元购置税,部分情况下还能享受相关补贴。

油混车却无法享受任何政策优惠,不仅没有补贴支持,购置税也需要全额缴纳。

车企的生产方向也受政策驱动发生转变。生产插混车型所能获得的“双积分”,是油混车型的3倍之多,丰田、本田等品牌迫于政策压力,只能减少油混车型的产量,将生产线资源向插混车型倾斜。

同是混动差距这么大?插混遭疯抢油混无人问,老师傅道出核心原因-有驾

第二大核心原因:使用成本差距悬殊,一算便知优劣

充电与加油的成本根本不在一个层级。插混车型在通勤时可切换至纯电模式行驶,每公里成本仅需5分钱,日常上下班代步,一个月的电费也就100元左右。

油混车型则需要全程依赖燃油,每公里成本约4毛钱,一个月的油费就得600元,这笔差价足以购入一部新手机。

保养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插混车型的发动机启动频率极低,保养周期更长,机械磨损也更小。

油混车型则需要同时维护两套驱动系统,保养项目繁琐且数量较多,花费自然也更高。

同是混动差距这么大?插混遭疯抢油混无人问,老师傅道出核心原因-有驾

第三大核心原因:驾乘体验相差一代,油混如同“功能机”

纯电续航里程是两者的重要分水岭。插混车型的纯电续航可达100多公里,日常通勤完全无需动用燃油。

油混车型的纯电续航里程极短,仅能在起步时提供短暂辅助,行驶不远便会耗尽电量。

驾驶感受更是天差地别。插混车型在低速行驶时与纯电车无异,运行安静且动力平顺,加速性能也更为强劲。油混车型的发动机却频繁启动,运行时的噪音与震动难以避免。

智能化水平更是无法相提并论。插混车型普遍配备大屏,支持快充功能,车机系统的使用体验极佳。油混车型的车机系统还停留在“仅能满足导航需求”的基础层面,卡顿问题常常让人困扰。

同是混动差距这么大?插混遭疯抢油混无人问,老师傅道出核心原因-有驾

第四大核心原因:消费观念转变,油混成了过渡选择

如今的购车群体普遍有着这样的考量:“既然能够充电,何必每天依赖燃油?”“既想节省油费开支,又想拥有绿牌带来的路权优势”,他们认为插混车型能够一步到位,而油混车型处于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

二手车市场的表现更能反映真实情况。随着插混车型电池技术的日益成熟,其保值率正不断提升。

油混车型则被视为“即将被淘汰的产品”,保值率持续走低。

那么油混车型还有没有市场?除非你同时满足这些条件:所在地区不限牌不限行,居住的老小区无法安装充电桩,每年行驶里程超过3万公里(比如从事网约车行业),并且对电动车持有较强的不信任态度。

否则在同价位区间内,插混车型无疑是更优选择:日常使用成本低,能享受新能源车的相关福利,驾驶体验舒适,还契合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同是混动差距这么大?插混遭疯抢油混无人问,老师傅道出核心原因-有驾

回望2018年,丰田混动还被誉为“技术标杆”,消费者愿意多花3万元购买双擎车型。

到了2024年,比亚迪DM-i技术不仅价格更亲民,使用体验也更出色,再加上政策对插混车型的大力扶持,油混车型自然逐渐被市场冷落。

这就如同当年的功能机,即便通话质量再好,也终究敌不过能上网、支持各类APP的智能手机。并非油混车型本身不够好,而是插混车型更贴合当下的市场需求。

如果仍在两者之间纠结,不妨记住:除非充电条件真的极为不便,否则插混车型必然更具性价比,也更符合未来的发展潮流。油混车型的黄金时代,确实已经落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