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上周我在高速上油门踩得有点忘我,眼角余光一瞟,好家伙,那个叫速度的压缩毛巾,指针已经舒展到了132。搁在两年前,我这驾驶本就已经站在悬崖边上了,3分,没了。但现在,时代变了,朋友们,在新规这道温暖的佛光普照下,我只是个触发了警告的良民,罚款可能有,但分,一分都不带扣的。
这个场面就很魔幻。时速143公里以内,在限速120的高速上,你就是风,你就是电,你就是唯一的神话,但你不是违章要被扣分的小可怜。
是不是感觉一下子就开窍了,悟了?好像交通管理部门突然变成了你的人生导师,拍着你的肩膀说:“年轻人,别那么紧绷,给你20%的冗余,去释放一下自我。”
别天真了。这根本不是什么“精细化管理”或者“人性化执法”。这是不装了,摊牌了。这本质上是一种官方认证的“内卷许可”。
核心就一句话:我方承认,高速公路已经是一片黑暗森林,与其假装大家都是温良恭俭让的五好市民,不如直接把安全车速的下限往上抬一抬,让这场大型社会实验里的变量稍微可控一点。以前是大家偷偷摸摸地超速,胆战心惊,现在是官方给你发了个“狂暴丹”,说只要不超过143,你就还是我的好同志。
这叫什么?这就叫把民间智慧,强行合法化。官方终于意识到,决定高速公路通行效率的,从来不是那个写在牌子上的120,而是那个在快车道上用140的时速还嫌你慢,并且用大灯疯狂cosplay雷电法王的奔驰大哥。当这种大哥成为常态,规则本身如果还假装看不见,那规则就成了笑话。所以,规则选择了向现实低头,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算了,你们开心就好”的摆烂艺术。
所以你看,事情的本质一下就清晰了。这个20%的宽容度,根本不是让你去享受驾驶乐趣的。它是为了让那些开着三十万以上德系车的用户,能把他们花钱买来的“高速稳定性”和“品牌自信”稍微兑现一点,同时又不至于让那些开着十来万买菜车的人,在旁边被逼得心态爆炸,从而引发更惨烈的事故。
这是一种动态平衡,一种底层逻辑上的妥协。
说到安全,所有人都爱念叨那句“十次事故九次快”。是是是,道理都懂,物理定律E=½mv²,初中生都会背。车速翻一倍,动能翻四倍,撞一下约等于从十楼跳下来。这些话术,跟烟盒上印的“吸烟有害健康”一样,正确,但无用。
因为在真实的高速驾驶场景中,最大的危险源,从来都不是你稳定维持在130还是140。
最大的危险源,是那些试图在物理世界里寻找BUG的玩家。
我给你构建一个场景。你,开着你的智能电动爹,L2.5++自动辅助驾驶全开,ACC设定140,跑得风生水起,感觉自己就是三体人派来接管地球交通的执剑人。突然,从右侧紧急停车道里,幽灵一样飘出来一辆老头乐,是的,你没看错,就是那种老大爷专属的、不需要牌照、通体红色、自带“倒车请注意”魔性BGM的终极杀器。它以40公里的龟速,一个优美的直角弯,直接横在你面前。
就问你怕不怕?
这时候,你的毫米波雷达、你的激光雷达、你的视觉算法,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得CPU过载,集体宕机。它们的知识库里根本没有“高速上会出现老头乐”这种设定,这超纲了,兄弟。自动驾驶的本质是基于规则的博弈,而老头乐,是规则的终结者。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那套价值几万块的智能驾驶系统,在那一刻,唯一的价值就是帮你把事故录下来,证明你确实是被一个BUG给秒了。简直就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写到这里我感觉这个画面有点赛博朋克,但又无比现实,现实就是这么魔幻。所以别再跟我复读那些技术参数了,没用。中国的路况,是对所有技术崇拜的终极解构。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超速危险,为什么我们还是忍不住要超速?
因为我真的开过奔驰。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跟你讲点玄学。有些车,你开到120,你会觉得这车憋屈,它浑身上下每一个零件都在向你抗议,仿佛在说:“就这?你对得起我这个三叉星徽吗?”。而有些车,你开到120,你自己会觉得心慌,方向盘好像随时要变成一只愤怒的野兽,要把你甩出这个该死的世界。
说真的,我每次急刹车的时候,想的都不是物理公式,而是我后备箱那两箱可乐会不会爆开。
这就是品牌玄学和用户信仰。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他会觉得开到140是在执行马斯克的火星计划第一步;会买奔驰的人,他花的那几十万,有一半是用来购买“我在高速上就应该比你快”的这种感觉。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这不是简单的交通行为,这是一种近乎宗教的自我实现。他们需要的不是从A点到B点,他们需要的是在从A到B的过程中,完成一场关于“我比别人强”的自我催眠。
所以,那个不扣分的20%空间,对他们来说,就是合法进行“宗教仪式”的场地。
至于那些开着大货车、危化品运输车的司机师傅们,新规对他们是更严了。这又是另一个维度的真实。因为他们开的不是车,是“移动的因果律武器”,一旦出事,炸出来的就不是新闻,而是历史。所以必须把他们牢牢按死在规则里,他们是这场“高速修仙”游戏里的NPC,必须严格按照剧本走,不能有任何即兴发挥。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高速上跑120还嫌慢,你会跑多少?
这问题问得就不对。这从来不是一个关于“你应该跑多少”的技术问题,这是一个关于“你的车允许你跑多少”的玄学问题。
我的建议是,别问我,也别问交通规则,你得问你的车。你得在某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坐进你的车里,跟你的方向盘进行一次灵魂沟通。问问它,它到底是个安分守己的买菜伙伴,还是一个渴望在钢铁洪流中渡劫飞升的修仙奇才。
它会告诉你答案的。而那个20%的不扣分区间,就是它留给你,去寻找答案的唯一机会。要么成仙,要么成盒,就这么简单。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