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写这个文章的时候,我还真没想过,丰田会怎么抓住电动车市场的核心。毕竟,过去做燃油车的公司,要突围纯电,其实压力挺大的,尤其是在价格战和配置竞争这么激烈的环境下。
6月10日,一汽丰田正式推出了bZ5,售价在12.98到15.98万之间。这个价位,放在合资纯电SUV里算是亮瞎眼的,因为对比一下大众ID.4 CROZZ,起价都要16.99万起。别克E5更贵一些,起码16.99万。bZ5的入门版比竞品低出将近4万。说实话,这招挺狠的,直接拉低了合资纯电中型SUV的价格门槛。你会不会觉得,一汽丰田这次是在价格革命上亮剑?
他们推出的8重尊享礼遇,也很有意思:0首付、三年免息,厂家补贴1万,还送6次免费保养,甚至还帮忙装家用充电桩。只要是个有点脑子的人,都能理解,这其实是后续服务上的补充,把消费者买电动车的后顾之忧都打包进套餐里。特别是终身三电质保的承诺,算是给消费者一个买得放心的理由。你是不是也会想,丰田这招是不是在养用户,养得久一些更划算?
我也在想,董修惠那些反内卷不打价格战的话,听着挺官方。实际上,谁都知道,降价才是吸引眼球的硬货。这是不是有点有用但不太敢说的策略?能不能对内,和市场传递我们不玩虚的,真心实意这个信息?我觉得他们的心思倒是很清楚:用价格破冰抢眼球,用品质保证留住人。
配置方面,550 JOY版(12.98万)是最起步的,配备了550公里续航、200kW电机、15.6英寸屏幕。缺点也很直白:没有360全景影像、前排座椅加热、副驾电动调节。这感觉就像是燃油车低价引流的套路,不过你也不能指望,这个价位配备全都有。中高配版本,比如13.98万的PRO版,增加了21英寸轮毂、360-D全景、并线辅助什么的,实用性大大提高。到15.98万的智行版,最新配备激光雷达、支持城市NOA,算是科技控的福音。你会不会觉得,配置的拉锯战正变得激烈?面对国产车那种软硬件都乖巧的套路,丰田这个策略,够不够有料?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国产车比如零跑C10,起价13.28万,续航605公里,标配快充和L2+智驾。这差距可能在续航和智能配置。是不是要说,国产品牌在价格+配置上,逐渐拉开卡位战?丰田bZ5的尴尬在哪里?我觉得还是割裂的定位——入门版靠低价吸引家庭用户,但配置就比较骨感;高配版本价格在16万左右,遇到国产的科技配置就很难占优势。你怎么认为?是不是只要配置再丰富点,就会有人考虑国产多一百五十、多55公里续航?
市场表现给了点警示。6月,bZ5的销量只有1409辆,和同行日产N7的6189辆、广汽丰田铂智3X的6030辆相比,真是不在一个档次。作为系列销量的顶梁柱,显然还需要努力。站在我这个汽车后辈的角度,觉得原因很复杂——一方面,消费者觉得合资品牌更靠谱,尤其是对保值率有执念的家庭用户;另一方面,国产车在价格和智能配置上,更实在。一位销售悄悄跟我说,家里人就是看中丰田的品牌背书,用了好多年都觉得省心。可时不时也能听到看了看零跑C10,花一两万还多了个雷达和激光雷达,丰田的诚意在哪里?这让我想:这个市场,是理性多一些,还是花哨更吸引人?
我在想,丰田的机遇在哪?肯定还是品牌力——28年的品质、耐用、可靠使得一批家庭用户愿意为稳妥买单。这也是为什么,那句安全性能全系标配九气囊、五重电池保护的广告词,总是能打到消费者的心坎里。
但问题来了。在调研中,安全只有第四位,第一还是续航、价格和智能配置。似乎,家庭用户更看重用得住的车子,而不是聪明的炫耀。这也难怪,全系标配安全听着很有底气,但在实际购车决策中,安全排四位,说明大家更关心能跑多远、能便宜点、能用得顺心。
我在想,车子性能、配置这些都挺重要,但在市场这个大环境里,能真正突围的,是打动某一部分特别看重品牌和省心用户的车。你觉得像这样靠耐用、靠品牌背书的车,会不会在未来的市场上越战越勇?或者,还是科技+性价比才是王道?反正目前看来,丰田bZ5争取稳住家庭用户,靠的还真是安全耐用的底牌。
(这段先按下不表)想问问你,这样的策略,靠得住吗?未来会不会还出现安全但落后、配置够用但不够智能的循环?毕竟,用得安心的家庭用户,和追求科技感的年轻人,最后站在哪一边,还真不好说。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