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的“军备竞赛”与监管介入
大家都知道,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得特别快,智能化已经成了这个行业最明显的标志,也是最大的亮点。
你看,从自动停车到高速自动驾驶,从保持车道到自动换道,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更新换代的速度快得让人惊讶,正在重新定义汽车是什么样的。现在呢,L2级别的辅助驾驶功能在15万价位的车上都已经是标配了,然后那些L2+、L2.9之类的营销词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市场上。这就好比一场技术比赛,慢慢变成了比谁的概念包装得好,有点像“军备竞赛”了。直到后来监管部门出手,给大家敲了个安全警钟。
智驾宣传别过度,安全意识要跟上
话说回来,过去这三年,智能驾驶这块儿简直就像开了挂一样飞速发展。可问题是啊,有些车企太能吹了,把L2级别的辅助驾驶硬是说成“全场景自动驾驶”,还整出一堆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术,比如“无限接近L3”、“零接管”、“车位到车伴”之类的,故意模糊了技术的实际水平。更离谱的是,还有些博主在公开道路上公然违规,开着车的时候直接把手放下来装作啥都不管。
这种乱七八糟的宣传直接搞晕了不少人。有个垂直平台做过调查,发现竟然有三成的新能源车主觉得自己开的车已经能完全自动驾驶了!结果呢?有些人就真敢在开车时完全松开方向盘,眼睛都不看路,直接躺那儿睡大觉,指望车自己开。
你说这多危险啊!要是稍微有点风吹草动,那后果不堪设想。最近几年,因为智能驾驶出问题的事儿确实挺多的,好多血淋淋的例子告诉我们,技术虽然进步了,但安全意识和知识普及还是远远不够,这个差距太大了。
车企宣传自动驾驶不能再任性了
监管利剑划清技术红线
前阵子,针对宣传混乱的问题,工信部发了个通知,明确给车企的智能驾驶宣传立了规矩。最近啊,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的官方公众号也发文章说,要是车企乱宣传,导致严重后果(比如引发车祸伤人害命),那这事就不仅仅是违规那么简单了,可能已经违法了。到时候,责任人可能会被判两年以下的刑,还得罚款。
这就意味着,以前那种出了事就说“我是辅助驾驶”的推卸责任的办法行不通了。以后,企业得为它宣传的技术功能负法律责任,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一点都不能含糊!
智能驾驶迎来“祛魅”时代
行业“祛魅”进行时
监管加码引发连锁反应。今年上海车展期间,曾经满天飞的“高阶智驾”“全场景自动驾驶”这些词儿都不见了,展台上的宣传材料全都换成了“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有个头部新势力车企在发布会上连说了五遍“驾驶员始终是责任主体”,这跟几个月前的态度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这种变化对咱们普通消费者来说绝对是好事!在某个新能源车车主论坛里,有位网友的评论得到了很多点赞:“现在买车终于不用当技术术语翻译官了,销售也不再跟我扯什么L2.999了,也不再吹所谓的自动驾驶了,而是开始好好聊车本身的性能和技术了。”
站在汽车产业转型的关键节点上,中国的智能驾驶行业正在经历一场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化发展”的蜕变。这对消费者来说当然是有利的,毕竟大多数人买车的时候并不会仔细研究那些复杂的术语和技术,更多时候都是听厂家和销售人员忽悠的。结果呢?很容易就被天花乱坠的宣传给忽悠跑偏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