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机车设计咋突围?从张雪500F改款看产业升级那些事

当2025年东京车展上本田CB400FOUR的设计图曝光,不少人盯着张雪500F犯了嘀咕:这独立后脚踏和中置后减震,咋像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再瞧瞧那整体复古街车的风格,油箱收窄的曲线,就连圆灯直径都比老款增加了10mm,说没点联系谁能信?这事儿一曝光,网上舆论立马炸开了锅,有人说这是向经典“致敬”,也有人觉得是提前“预判”了本田的设计,反正各有各的理,吵得那叫一个热闹。

国产机车设计咋突围?从张雪500F改款看产业升级那些事-有驾

先说说这事儿为啥能引发这么大震动。以前国产机车在设计上没少被人说“模仿”,但这次张雪500F和本田CB400FOUR的高度重合,直接把这事儿推到了风口浪尖。你说这独立后脚踏和中置后减震,那可是机车设计里挺关键的部分,这么像确实容易让人多想。但换个角度想,这是不是也说明国产机车在设计上开始跟上国际潮流了?毕竟市场就这么大,大家都在琢磨怎么把车做得更好看、更实用,出现一些趋同的设计,好像也有点“英雄所见略同”的意思。

国产机车设计咋突围?从张雪500F改款看产业升级那些事-有驾

再深入聊聊张雪500F这次改款背后的事,那可真是把“听用户的话”做到了极致。以前用户吐槽机械仪表没了,开车时看着不习惯,厂家直接搞了个双筒仪表,还能让用户自己定制UI系统,这在国产机车里可算是头一回。还有排气声浪,以前太单一,开起来没那股子劲儿,厂家就跑去声学实验室,搞了个4合2合1的布局重构,现在这声浪,听着就带感。还有侧盖,以前太扁平,看着没质感,现在搞了个立体浮雕方案,虽然还在研发中,但这种让用户参与设计的模式,可是开了先河。

国产机车设计咋突围?从张雪500F改款看产业升级那些事-有驾

不过改款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就说前脚踏独立化改造吧,工程上可不少争议。从人机工程学角度来说,脚踏的位置、角度稍微改一点,骑行体验就不一样。而且两广地区的朋友对CB400可能没深的情怀,因为80年代那边的街车文化有点断代,这就导致大家对设计的认知不太一样,有人觉得这样改好,有人觉得没必要,这认知鸿沟一下子就显出来了。

国产机车设计咋突围?从张雪500F改款看产业升级那些事-有驾

别看表面上像是换了个壳,其实里面藏着不少技术突围的门道。张雪500F用的是旅狼500RR的平台,这平台可有点东西,外置居中机滤,维保效率直接提升了37%,以后车主自己保养都方便不少。再看车架应力点分布,和老款对比一下,明显更合理了,这可不是随便改改外形就行的,得有实实在在的技术支撑。

国产机车设计咋突围?从张雪500F改款看产业升级那些事-有驾

那为啥会出现这种外形趋同的情况呢?其实有不少原因。一方面是供应链的限制,有些配件供应商就几家,大家能用的材料、部件差不多,设计上难免会有相似的地方。另一方面是用户认知惯性,大家看惯了某种风格的机车,厂家也怕突然改得太离谱,用户接受不了。还有研发试错成本,全新设计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对于厂家来说,在成熟的设计基础上优化,也是一种比较稳妥的做法。

国产机车设计咋突围?从张雪500F改款看产业升级那些事-有驾

从整个产业来看,国产机车其实正处在一个关键的阶段。就像有个“国货进化四阶段模型”说的,从最开始的代工复制,到后来的设计跟随,现在张雪500F已经到了设计跟随阶段,接下来就是要往痛点创新、文化定义阶段走。现在不少厂家开始重视用户建议,像钥匙联动灯光系统都在申请专利了,还有CB风格套件的开发,以后车主能玩出更多花样,市场前景看着就不错。

国产机车设计咋突围?从张雪500F改款看产业升级那些事-有驾

那中国机车该怎么抓住这个破壁时刻呢?有这么几个方向。可以搞搞“设计考古”,把两广地区老车修复数据库建立起来,从经典老车身上找找灵感,这也是一种文化破壁。然后在技术上,盯着本田等品牌专利到期的部件,做个逆向清单,合理合法地学习借鉴。最后,可以发起个“经典机车复刻计划”全民票选,让广大车迷参与进来,再设立个工业设计纠偏委员会,大家一起把国产机车的设计水平往上提一提。

国产机车设计咋突围?从张雪500F改款看产业升级那些事-有驾

说到底,这次张雪500F改款引发的讨论,其实是国产机车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从以前的跟在别人后面跑,到现在开始和国际大牌“并肩走”,过程中肯定会有争议、有困难,但只要肯听用户的话,扎实实搞技术,大胆创新,总有一天能在国际机车设计舞台上站稳脚跟。你对国产机车的设计突围有啥想法?欢迎在评论区聊聊,说不定你的点子就能用上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