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为何对超标车放任不管

最近有个数字在汽车圈炸了锅:2023年第三季度,某头部新能源车企单季度亏损超过50亿元,全年亏损可能直逼200亿大关。200亿啊,这可不是小生意人的账本,这是实打实的巨额亏损。随便换算一下,这相当于这家车企卖出一辆车,大概要倒贴几万元。再想想,这是一家已经量产交付好几年的头部企业,不是那种刚起步的新玩家。很多人看到这个数字直接愣住了——这也太离谱了吧?车不但没赚到钱,还亏得这么凶,这生意还能干下去吗?

不过,先别急着下结论。亏损50亿听着可怕,但我们得先捋捋这里面的账到底是怎么来的。简单地说,企业的收入、成本、毛利、研发投入、市场开支,这一笔笔钱,环环相扣,最后才算到亏损这一栏上。你要是只盯着“亏50亿”这个数字,很容易把事儿想得太绝对——好像这家公司马上就要完蛋了。但真相,往往比它看上去的复杂。

交警为何对超标车放任不管-有驾

先看收入。这家车企三季度卖了大概15万台车,单车均价接近30万,总营收差不多450亿。这数字怎么样?说实话,很能打。450亿的收入,已经接近一些传统豪华品牌的季度表现了。三季度全球市场上,卖得最好的新能源车是特斯拉,营收是200多亿美元(1400多亿人民币),国内市场上,这家亏损50亿的头部车企在销量上也紧随特斯拉之后。销量和收入没问题,甚至可以说很亮眼,按理说,这生意该赚钱啊。那亏损是哪来的?

关键就在成本和毛利这块。450亿的营收看着漂亮,但产品的毛利率只有个位数,换句话说,卖出一辆车挣不了几个钱,利润还不够填研发、营销和其他费用的窟窿。这事说起来有点别扭,但很多新能源车企现在都这样——卖得多,并不代表就能挣很多。尤其是这家企业最近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把价格压得很低,直接导致毛利跌得厉害。再加上电池原材料价格波动、供应链成本高企,毛利率本来就不高的新能源车企还得硬扛。这不是它一家独有的问题,整个行业都在经历。

交警为何对超标车放任不管-有驾

再拆拆研发和推广这两块。三季度这家公司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50亿,虽然比前几个季度稍微收缩了一点,但还是占到了营收的10%以上。研发花这么多钱是不是有点“作”?其实你换个角度看,这笔投入是新能源车企绕不过去的成本。智能驾驶、座舱操作系统、电池性能优化,这些技术都烧钱,而且越是行业头部企业,越要砸钱保持领先。你不砸,别人也会砸,市场竞争这么卷,这钱省不了。

另外,营销推广也占了大头。新能源车市场现在特别热,很多新品牌蹭蹭往外冒,抢用户、抢市场份额,营销预算基本是敞开花。你打个广告,别人投个综艺;你搞个大型车展发布会,别人直接给用户补贴优惠。三季度这家企业的销售费用接近40亿,虽然比特斯拉还差得远(特斯拉三季度销售费用接近60亿人民币),但也够吓人的。问题是,这钱还不能立马见效,用户下单、交付到最终形成营收,这中间有时间差,账期拉长了,看着亏损,其实很多时候是暂时的。

交警为何对超标车放任不管-有驾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那其他车企是不是也亏得这么狠?答案是,不完全一样,但趋势差不多。特斯拉毛利率比国内车企高很多,但它也开始压低售价,牺牲部分利润来扩张市场份额;国内几家新势力车企,毛利率普遍在个位数,有的甚至是负的,亏损规模和这家头部企业比也差不了太多。传统车企转型新能源领域,前期投入更夸张,很多时候传统燃油车的利润还在补贴新能源车的亏损。这个行业的通病是:基数大,利润薄,竞争激烈,谁都不敢放缓脚步。

那问题来了,这些企业是真的在“乱花钱”,还是有意为之?坦白讲,更多是战略性亏损。新能源车市场现在正处在从早期导入到规模化扩张的阶段,所有能看清趋势的企业都在抢占市场、提升规模效应。价格战也好,高研发投入也罢,短期看是亏本买卖,但长期看,是为了站稳脚跟。头部企业亏得多,某种意义上说明它跑得快,摊子铺得大,抗风险能力也比那些小玩家强。现在亏的钱,很可能是未来盈利的基石。

交警为何对超标车放任不管-有驾

当然,这并不是说亏损就不用担心。市场不等人,能熬过这几年的,未来可能会成为巨头;熬不过去的,就只能出局。这家车企亏损看似很吓人,但它在销量、研发、市场布局上都还有后手,短期风险可控。真正要紧盯的,是它接下来能不能找到更高效的路径——比如进一步降低成本、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单车利润。行业大势已经定了,新能源是未来,但企业能不能跑到未来,还得看它自己。

所以,别被那“50亿亏损”吓到了。亏得多,不一定是坏事;账面好看,也不一定长久。这场新能源车的竞争,和账本上的盈亏比起来,更像是一场战略游戏。要紧的不是短期的数字,而是企业走的每一步棋。棋局还没定,就别轻易下结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