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厦门的朋友圈里,总能看到一辆辆“走路摇头晃脑”的长安CS75,不是因为它多拉风,而是因为——这车一上高速,风噪胎噪齐飞,车主恨不得把耳朵关机。你说买它图啥?空间大、动力猛、配置高,性价比顶呱呱,可一上路就像进了施工队,真是“上头容易,安静难”。最近就有位老铁找我吐槽:“当初觉得CS75是‘国民神车’,现在天天开,耳朵快报废了,真想把它送去‘静音房’关几天。”
这不,厦门靓车港最近就接了不少CS75的隔音单子,清一色都是奔着“降噪”来的。今天我就带大家去探个究竟,看看这台销量常年霸榜的SUV,到底值不值得为它花几千块做一次“静音手术”?降噪之后,它还能不能支棱起来,成为家用SUV里的“床车+出片利器”双料王?
先说说这车本身。长安CS75 PLUS,尤其是第二代和第三代车型,外观那叫一个霸气,前脸黑化中网配上贯穿式灯带,晚上点亮那叫一个“灯厂”范儿,开出去绝对上桌第一个动筷的排面。内饰也不含糊,双联屏设计科技感在线,座椅宽大舒服,后排跷二郎腿都没问题,后备箱装下一家五口行李轻轻松松。动力方面,1.5T蓝鲸发动机+爱信8AT的组合,百公里加速8秒出头,日常超车不费劲,燃油经济性也还行,市区百公里油耗8-9个油,不算“油老虎”,但也别指望它多省。
可问题就出在这——高速一上100码,车内噪音立马“原形毕露”。胎噪像拖拉机,风噪像刮台风,音乐开到最大也只能勉强盖住。为啥?说白了,这车在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这块儿,确实没下足本钱。原厂隔音材料用得少,门板薄,底盘空腔多,高速风阻系数也不算低,多重因素叠加,噪音自然“跌冒烟了”式爆发。
那怎么办?不少车主选择去改装店做全车隔音。我在厦门靓车港看到,他们给CS75用的是大白鲨隔音材料,主打一个环保+高效。施工流程也挺讲究:先拆门板,贴止振板,再加吸音棉,底盘和轮拱还会做重点强化。一套下来,四门+底盘+轮眉+尾箱,大概要4000-6000块。不少车主一开始觉得“劝退”,毕竟这钱都能买条好轮胎了。可做完之后,很多人直呼“真香”!
我亲自体验了一把隔音后的CS75,差别确实肉眼可见——哦不,是耳朵可见!城市代步时可能感觉不明显,但一上高速,那种安静感就上来了。胎噪被压得死死的,风噪也弱了不少,车内聊天不用扯着嗓子喊,音乐也能真正享受起来。这哪是改装,简直是给车做了个“降噪耳机”!
那咱们再横向比比看,同价位里谁更安静?第一个对手,哈弗H6。这俩一直是“老冤家”,外观内饰各有千秋,H6空间也不小,但NVH表现……嗯,和CS75半斤八两,甚至更吵一点。不少H6车主也跑去贴大白鲨,说明问题一样存在。第二个对手,吉利博越L。这车设计更年轻,内饰用料更扎实,原厂就用了不少隔音材料,关上车窗那一刻,你就能感觉到它比CS75“贵”那么一点。不过博越L价格也略高,配置对等的话,贵个一两万,算不算“装逼税”?第三个对手,比亚迪宋PLUS DM-i。插混车型,低速用电,那叫一个安静如图书馆。可一旦发动机介入,特别是高速巡航时,发动机噪音也不小,而且底盘质感略显单薄。你说它静?低速是真静,高速嘛,该吵还得吵。
所以你看,没有哪款车是完美的。CS75的优势在于动力强、配置高、空间大,缺点就是噪音控制拉胯。而通过后期隔音改装,等于用几千块,把它的短板给补上了。这波操作,值不值?我觉得得看你怎么想。如果你每天通勤就十几公里,偶尔跑高速,那原厂状态也能忍。可如果你是经常跑长途的“老司机”,或者对车内静谧性要求高,那这笔钱花得绝对不冤。
再说说智能化和安全性。CS75 PLUS的L2级辅助驾驶现在也是标配了,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主动刹车这些都有,高速开起来能减轻不少疲劳。安全气囊给到6个,车身结构也经过C-NCAP五星认证,安全性这块儿,长安没掉链子。只是车机系统偶尔卡顿,语音识别反应慢半拍,跟比亚迪的DiLink或者吉利的银河OS比,还有点“老咕噜棒子”的感觉。
说到底,长安CS75 PLUS就像一个实力派学霸,成绩好(性价比高)、人缘好(销量高),就是有点“吵”。你给他戴个“降噪耳机”(隔音改装),立马变得斯文又体面。对于家庭用户来说,它依然是那个能装能跑、皮实耐造的“买菜车plus版”。而经过隔音升级后,它甚至能胜任长途自驾的“床车”角色,后排一摊,配上安静的环境,谁不爱呢?
所以问题来了——这样的CS75,你爱了吗?如果你正打算入手一台15万级SUV,你会选择原厂“上头”但略吵的CS75,还是多花点预算直接上更安静的博越L或宋PLUS?或者,你会不会也考虑后期做个隔音,让它从“国民神车”进化成“静音神车”?你会怎么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