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汽车产业的激烈竞争中,曾经辉煌的日产汽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近日,日产CEO发出警告,公司已陷入入不敷出的艰难境地,为扭转局势,日产计划实施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其中包括关闭7个工厂以及裁员2万人。
据日产公布的2024财年财报,公司净亏损达670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26亿元),上一年同期却是盈利4266亿日元 ,业绩急转直下。这一巨额亏损让日产的财务状况岌岌可危,也促使管理层痛下决心进行变革。
为改善业绩颓势,日产推出名为“Re:Nissan”的复兴计划。该计划核心目标是合计削减5000亿日元的各类开支和固定成本,并在2026财年实现营运利润和现金流转正。而关闭工厂和裁员便是其中关键的降本举措。
到2027财年,日产将在全球范围内把生产工厂从17个减少至10个,产能降至250万辆,但在必要时可提升50万辆产能。同期,日产计划裁员2万人,约占员工总数的15%。从人员构成来看,其中约65%来自制造部门,18%来自销售及一般管理部门,17%来自研发部门,且主要是合同工。此外,日产还将暂停2026财年之后的新品研发,以集中资源解决当下危机。
日产此番困境并非一朝一夕形成。在市场层面,全球汽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新能源汽车崛起,特斯拉、比亚迪等车企快速发展,不断挤压传统燃油车市场份额。日产在新能源转型上步伐相对缓慢,曾称霸全球的纯电动车“聆风”如今竞争力大不如前。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日产销量表现不佳,工厂开工率仅45% ,武汉工厂砸下百亿,年产能30万辆,一年却仅生产1万多辆,利用率不到4%,最终不得不关停。在北美市场,日产销量也暴跌,工厂开工率仅57%。
内部管理层面,自“戈恩事件”后,日产内部管理陷入混乱,决策效率低下,对市场变化反应迟缓。此前日产试图与本田“联姻”,通过建立联合控股公司实现业务整合,以抱团取暖应对危机。然而,由于双方在交易条款上未能达成共识,最终谈判终止。据知情人士透露,本田对日产要求过高,而日产又不想丧失主导权,导致合作破裂。
尽管面临重重困境,日产也在积极寻找出路。在产品研发上,日产正改进开发流程,降低工程成本和复杂性,加快开发速度,目标是将员工每小时平均成本降低20% ,将零部件复杂度降低70% ,并通过整合和优化造车平台,到2035财年将平台数量从13个减少到7个,同时大幅缩短新车型开发周期。在市场战略方面,日产未来将聚焦美国、日本、中国、欧洲、中东及墨西哥六大重点市场。其中,中国市场被“重押”新能源汽车,日产计划到2026年底,让在华合资企业东风日产投入100亿元用于新能源研发,技术中心人员数量也将增至4000人 。
日产此次大规模关厂和裁员,无疑是一场“壮士断腕”的自救行动。未来,日产能否凭借一系列改革措施重回正轨,在竞争激烈的全球汽车市场中重新站稳脚跟,还有待时间检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