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的李先生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停在家门口的车,会像长了腿一样自己开走。那天下午2点17分,他和妻子正在屋里收拾东西,突然听见“滴”一声,接着车子缓缓向前滑行。监控画面里,那辆银灰色的小米SU7在缓坡上越溜越远,妻子尖叫着喊他。他光着脚冲出去,追了几十米才在路边拦住车——再往前半米,就撞上邻居的电动车了。
更让他后背发凉的是,车根本没人碰。手机放在茶几上,屏幕黑着;钥匙在屋里,离车超过五米。按说明书,这车早该断电锁死。可它偏偏启动了,像被谁悄悄唤醒。
这事儿一出,评论区炸了。有人笑说“这车成精了”,有人却沉默地翻出自家新能源车的App记录。原来,不是只有小米车主经历过“幽灵事件”:苏州有人发现锁好的车半夜自动亮灯,广州车主雨天被系统莫名其妙急刹。我们以为最安全的“智能”,有时恰恰藏了最深的不安。
我们都以为科技是守护者,但它偶尔也会变成那个没关灯就出门的粗心人。你以为三重验证万无一失——解锁手机、打开App、指纹识别——可当系统自己绕过规则,这些防线就成了摆设。就像你家门锁得好好的,却发现窗子从里面被打开了。
但生活总教会我们怎么多留一道心眼。老司机们早有土办法:第一,定期测测钥匙感应距离。站在三米外慢慢靠近,车在1.5米内才解锁才算正常;太远就得警惕,可能是信号被“偷听”。第二,进App把“远程启动”关掉,或者至少设个启动确认弹窗——宁可多点一下,也不让车自己醒来。第三,给钥匙套个信号屏蔽袋,几十块钱,却能把“中继攻击”的风险彻底掐灭。
这些动作很小,像出门前摸摸门锁,但正是它们,把失控的可能一点点拉回手里。
下次你停好车,不妨多看一眼。科技再聪明,也比不上你心里那根弦。安全从不是交给别人的承诺,而是自己一步不退的守候。愿每辆车都乖乖停在原地,愿每个追车的人,都不必光着脚跑上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