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今天咱来唠唠汽车上看似很牛,实则有点 “不靠谱” 的全景影像和雷达系统。现在不少车都配备了全景影像,听着特高大上,感觉有了它,开车就跟开 “上帝视角” 似的,车周围啥情况都能尽收眼底。可真有这么神吗?答案是否定的,全景影像其实存在着致命的盲区!
咱先来说说全景影像这个东西。它一般是通过车身四周的四个广角摄像头,采集车辆周边的影像,然后经过算法处理,在车内显示屏上给咱呈现出一个车辆的全景俯视图。理论上,这能让咱开车、停车的时候更有把握,减少刮蹭啥的。像在狭窄的街道会车,或者停那种超窄车位的时候,打开全景影像,好像心里就有底了。但现实往往很骨感,这看似完美的系统,其实暗藏玄机。
工程师就指出了,全景影像存在盲区的一个重要原因,和配套的雷达覆盖范围缩水有关。大家都知道,雷达在探测车辆周边障碍物的时候起着关键作用,它和全景影像相辅相成。正常情况下,雷达能探测到一定范围内的物体,然后把信息传递给全景影像系统,让影像能更准确地标识出障碍物的位置。但有些车型的雷达,覆盖范围却比宣传的要小很多。比如说,原本宣称能探测前方 5 米范围内障碍物的雷达,实际有效探测距离可能只有 3 米。这就好比你以为自己的视力能看清前方 100 米的东西,结果实际上 50 米开外就模糊不清了,多可怕!
给大家举个例子吧。前几天我听说,有位大哥开着辆配备全景影像和雷达的 SUV,准备倒车入库。他像往常一样,看着全景影像里显示车后没什么障碍物,就放心地往后倒。结果,“砰” 的一声,车尾撞上了一个矮墩子。这大哥下车一看,气得不行,那矮墩子其实就在雷达和全景影像应该能探测到的范围内啊。后来一检查才发现,原来是雷达的覆盖范围根本没达到标准,一些低矮的障碍物就这么被 “无视” 了。这要是在马路上,撞到的不是墩子,而是行人或者其他车辆,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再从原理上分析分析,全景影像的摄像头虽然是广角的,但广角也有它的局限。在画面边缘部分,图像会发生畸变,这就导致一些物体的实际位置和在影像里显示的位置有偏差。而且,摄像头本身也有拍摄角度的限制,像车辆底盘下方、车身侧面靠近轮胎的一些区域,就很容易成为盲区。再加上刚才说的雷达覆盖范围缩水,这些盲区就变得更加危险了。比如说,在一些小区里,小孩子可能会在车周围玩耍,要是正好处于全景影像和雷达的盲区,司机根本发现不了,一旦启动车辆,悲剧就可能发生。
咱作为车主,该咋办呢?首先,不能完全依赖全景影像和雷达这些辅助系统。在开车前,绕车检查一圈还是很有必要的,别偷懒。开车的时候,也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能因为有全景影像就放松了对路况的观察。另外,要是发现自己车的雷达或者全景影像好像不太靠谱,一定要及时去 4S 店检查维修。
家人们,汽车安全无小事,全景影像和雷达这些看似能保障我们安全的配置,也可能存在漏洞。大家平时开车可得多留个心眼儿!觉得这篇文章有用的,麻烦动动您的发财小手点赞关注,祝点赞关注的家人们都财源广进,一路平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