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E级降价超10万,销量猛增5000台! 豪车市场迎来“价格地震”
曾几何时,奔驰E级还是需要加价提车的“豪车标杆”,如今却被迫加入价格战,最高降幅突破15万元。 这一猛药立竿见影:2025年7月销量仅8800台,8月却直接飙升至13100多台,环比暴涨近50%。 疯狂降价的背后,是奔驰面对新能源冲击和库存压力的无奈之举,更是传统豪华品牌生存现状的缩影。
价格跳水,奔驰E级跌入30万区间
奔驰E级的降价幅度堪称“腰斩”。 2025款E260L官方指导价45.18万元,如今终端裸车价最低已跌破30万元,相当于打了6.5折。 高配的E300L豪华型也从落地超50万降至47万左右。 这种降价力度在奔驰历史上极为罕见,甚至让一些消费者感叹:“以前买台E级的钱,现在能买E级再搭一台凯美瑞! ”
降价直接刺激了销量脉冲式增长。 6月奔驰E级销量一度冲上12666台,7月又回落至7700台。 这种过山车式的数据表明,降价带来的销量爆发具有短期性,一旦优惠收紧,市场热度便会迅速消退。
降价真相:清库存与新能源压力双逼
奔驰的“放血式”降价并非主动选择,而是迫于两大压力。
一是库存高压。 2024年底奔驰中国区的库存系数高达2.6,远超1.5的警戒线。 老款车型积压严重,而2025款改款车型上市在即,经销商只能通过大幅优惠清理库存。
二是新能源竞品碾压。 比亚迪汉、问界M9等国产新能源车,在30万-40万价位段提供了冰箱、彩电、沙发及高阶智驾配置,对比奔驰E级传统的内饰和基础智能系统,对年轻消费者形成降维打击。 有车主直言:“花50万买奔驰,不如选国产新能源,智能化体验差了一代! ”
品牌溢价崩塌:奔驰光环还剩下什么?
大幅降价虽换来了销量,却严重透支了品牌价值。 当奔驰E级的入门价格与丰田皇冠、大众辉昂等车型重叠时,消费者开始质疑“三叉星徽”的溢价合理性。 更让老车主寒心的是,二手车市场率先反应:2023款奔驰E级二手车均价从28万跌至22万,保值率大幅下滑。
,奔驰近期的质量危机削弱了品牌信任度。 2025年2月,奔驰因“传动系统控制单元软件缺陷”一次性召回17235辆E级,超过当月销量的140%。 车机卡顿、48V轻混故障等投诉频发,让部分消费者转向质量更稳定的竞品。
性价比提升,短板依然
降价后的奔驰E级,性价比显著提升。 全系标配360度全景影像、L2级辅助驾驶等配置,对比宝马5系和奥迪A6L更具诚意。 动力方面,E300L的2.0T高功率发动机+48V轻混系统,百公里加速6.6秒,油耗仅6L出头,平衡了性能与经济性。
短板依然突出:智能化体验落后。 尽管搭载了高通8295芯片和三联屏,其车机系统的流畅度和功能丰富度,与问界M9、蔚来等车型的智能座舱差距。 ,高零整比导致后期维护成本高昂,年均养护费用超过3万元,更换一个保险杠可能花费3万。
消费者画像变化:年轻家庭用户成主力
降价彻底改变了奔驰E级的用户结构。 此前以商务用户为主力的立标版车型,销量占比从60%降至45%,而更年轻化的运动版成为销量担当。 35岁以下消费者占比升至38%,他们更看重空间与性价比,而非传统的品牌光环。
区域市场也出现分化:三四线城市销量贡献率从25%升至40%,北上广深等限牌城市占比跌破30%。 这说明降价策略有效激活了下沉市场,在一线市场,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新能源车型。
竞争对手如何接招?
奔驰的降价直接搅动了豪华车市场格局。 宝马5系终端价已降至26万左右,奥迪A6L四驱版落地价也下探至35万。 奔驰E级在内饰豪华感和后排舒适性上仍具优势,例如全系标配的颈部加热功能和高配车型的柏林之声音响,对比竞品更能吸引注重体验的用户。
然而,真正的威胁来自新能源阵营。 理想L7、问界M9等车型凭借配置优势和政策红利(如免购置税),持续分流传统豪华车客户。 有经销商透露:“不少原本计划购买E级的客户,试驾新能源车后直接转向。 ”
注:本文数据综合自公开市场报告及经销商调研,实际价格及销量可能因地区差异浮动。 购车建议结合个人需求理性决策。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