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开5000公里,4S店就催我保养了”“一年没跑多少路,有必要花钱保养吗?”不少车主都被保养周期的问题搞糊涂了。有人听4S店的话盲目缩短周期,一年花好几千养车;有人觉得车没毛病就不保养,最后导致发动机出故障。今天结合20万公里老司机经验和行业数据,把保养周期的门道讲透,新手也能避开坑。
核心答案:不是必保,但有前提条件
先给结论:车辆不一定非要每年保养,但要分“跑得多”和“开得少”两种情况区别对待。这是因为保养的核心是更换老化部件和检查隐患,而部件老化速度和里程、时间都有关系。
经常用车的车主不用纠结时间,按里程保养更科学。比如每年能跑1万公里以上,就以里程数为标准——用全合成机油的车1万公里保养一次,矿物油5000公里一次即可。福建一位出租车司机就分享,他的车每年跑8万公里,严格按1万公里换全合成机油,开了5年发动机还没出过问题。
真正需要“每年必保”的是开得少的车主。哪怕一年只跑3000公里,也建议至少做一次基础保养。因为机油会随时间氧化变质,失去润滑效果;橡胶部件比如密封条、水管也会自然老化。北京车主李女士的车停在车库半年没开,再启动时发动机异响,检查后发现是机油变质导致磨损,花了2000多维修才解决。
关键参考:别信套路,看保养手册就对了
很多车主被4S店“5000公里必换机油”“每年深度保养”的话术忽悠过,其实最靠谱的依据是车辆自带的保养手册。不同品牌、车型的设计不同,保养周期差异很大。
比如德系车大多建议1万公里保养一次,而部分日系车原厂建议5000公里,但这通常是针对矿物油的标准。现在90%的车主都用全合成机油,完全可以延长到1万公里换一次,没必要被4S店的“缩短周期”套路薅羊毛。还有变速箱油,手动挡车10万公里换一次都没问题,AT/CVT变速箱一般6-8万公里更换,部分双离合车型甚至终身免维护,根本不用听“4万公里必换”的恐吓。
首保是特殊情况,必须严格遵守手册要求。国产车一般3000公里或3个月,合资车大多5000公里或6个月,哪个先到就去做。首保不及时可能会影响质保,这点新手一定要注意。
避坑技巧:3个省钱保养秘诀
掌握保养周期后,选对方式还能再省一半钱。老司机总结了三个实用技巧,新手直接照搬就行:
第一,基础保养自己把控。换机油、机滤这类基础项目,没必要非去4S店。自己买大品牌全合成机油和原厂滤芯,找靠谱的维修店更换,工时费只要几十块,比4S店便宜30%-50%。但要注意保留购买凭证,避免影响质保。
第二,拒绝“智商税”项目。4S店推荐的发动机深度清洗、空调深度杀菌、轮胎打蜡等项目,大多没必要做。比如空调有异味,换个几十块的滤芯就解决了,比200多的杀菌项目管用;积碳问题偶尔跑趟高速就能缓解,不用拆洗发动机。
第三,恶劣环境提前保养。如果经常在拥堵路段行驶、高温或严寒地区用车,或者经常载重,部件磨损会更快,建议比手册周期缩短20%。比如手册写1万公里保养,这种情况就8000公里去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