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曾想,2025年前三季度,咱们中国客车这帮“钢铁巨兽”,竟能掀起如此波澜壮阔的出口浪潮,以两位数的强劲增长,领跑整个商用车市场?
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商业密码?
难道仅仅是市场的偶然眷顾,还是早已布局的必然?
“出海”的客车,何以如此生猛?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2025年的前九个月。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海关数据显示,累计有7.5万辆客车,从中国港口扬帆远航,踏上了全球的舞台。
这数字,同比增长了令人咋舌的49%!
试想一下,这几乎是比客车大盘12.7%的增速,快了整整36.3个百分点!
这已不再是简单的增长,而是“碾压式”的领先,是“王者”的姿态!
这7.5万辆,并非只是一个冰冷的数字,它代表着中国制造的实力,代表着全球对我们品质的认可。
回溯近五年,这个前三季度的出口量,刷新了历史同期的新高!
甚至追溯到2021年之前,任何一年的同季度,出口量都未曾触及5万辆的门槛。
这说明,2025年前三季度,对于中国客车而言,无疑是“最闪耀的季度”,是“梦想起航”的里程碑。
新能源浪潮,席卷全球客运版图
在这场出口盛宴中,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纯电动客车的异军突起。
它们以120%的同比增幅,近乎疯狂地增长,再次大幅超越了客车出口大盘的增速,足足甩开了71个百分点!
更关键的是,纯电动客车在出口总量中的占比,也同比增加了8.8个百分点,成为占比提升最显著的“新势力”。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难道仅仅是全球对环保的口号喊得震天响?
笔者认为,这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合力。
首先,全球市场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已从一句口号,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
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推动公共交通的“绿色转型”,这为中国纯电动客车提供了绝佳的“风口”。
其次,中国在电动客车技术上的“硬实力”,是赢得市场信任的基石。
无论是超长续航的“千里马”,还是极速补能的“闪电侠”,亦或是高度智能化的“智慧大脑”,中国车企都拿出了令人信服的解决方案。
再者,成本优势是无法忽视的“杀手锏”。
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规模化生产的效应释放,纯电动客车的购车成本日渐亲民,加上其在运营过程中的低能耗,使得它们对海外用户而言,性价比优势愈发明显。
当然,宇通、比亚迪、中通等国内客车巨头,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构建营销和服务网络,这为中国电动客车“走出去”铺平了道路。
也必须承认,去年同期纯电动客车的出口基数相对较低,为今年的爆炸式增长埋下了伏笔。
燃油车依然坚挺,但“电动化”已成必然
尽管新能源势头强劲,但燃油客车并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汽油类客车依然占据着出口市场的主体地位,占比高达61.3%,同比增长35%。
柴油类客车也同比增长59%,表现不俗。
然而,它们的市场份额都在同比下滑,这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燃油车时代正在悄然落幕,“电动化”已是大势所趋。
“两通三龙”领衔,中国客车品牌崛起
在这场出口竞赛中,中国客车企业的“头部效应”尤为显著。
“两通三龙”——宇通、金龙、金旅、海格、中通,它们不仅包揽了出口量的前五名,更是唯一能够出口超万辆的宇通。
这些品牌,已经成为中国客车走向世界的“名片”。
对比来看,TOP10企业中有9家实现了同比增长,只有江铃一家出现下滑。
而安凯客车更是以178.21%的同比增幅,上演了一场“黑马逆袭”的好戏。
这说明,中国客车行业正呈现出勃勃生机,百舸争流的局面。
市场版图:沙特、秘鲁、尼泊尔…
…
谁是下一个“主战场”?
燃油客车的出口,沙特、秘鲁、埃及是传统的三大市场,占据了可观的市场份额。
而纯电动客车,则在尼泊尔、智利、韩国等地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尼泊尔更是以17.8%的市场占有率,成为纯电动客车出口的“领头羊”。
这是否预示着,未来的市场重心,将逐渐向这些新兴市场转移?
实践反复证明,每一次技术革新,都伴随着市场格局的重塑。
中国客车,正以其卓越的品质和创新的技术,在全球市场中书写新的篇章。
您是否也和我一样,期待着第四季度,这股出口浪潮能迸发出更耀眼的光芒?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国客车,正朝着更广阔的蓝海,奋勇前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