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骏E6减配上市,续航500公里售14.98万,比同门贵4万!

最近汽车圈里出了件挺有意思的事,让不少关注国产新能源车的朋友们都感觉有点看不懂了。

事情的主角是上汽通用五菱旗下宝骏品牌刚推出的一款新车,名叫宝骏E6。

这款车一公布价格,很多人都愣住了,官方指导价定在了14.98万元。

宝骏E6减配上市,续航500公里售14.98万,比同门贵4万!-有驾

这个价格本身在今天的新能源市场里不算特别高,但奇怪就奇怪在,大家发现这台车跟宝骏的另一款车——宝骏云海EV,长得几乎一模一样,可以说是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然而,宝-骏云海EV的起售价只要10.98万元。

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这台卖得更贵的宝骏E6,在配置上居然比便宜的云海EV还要低不少。

减了配置,价格反而贵了整整4万块,这到底是什么操作?

一时间,各种讨论和疑问都冒了出来,很多人都想弄明白,宝骏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咱们得先理清这两台车的关系。

宝骏E6减配上市,续航500公里售14.98万,比同门贵4万!-有驾

宝骏云海EV,是宝骏品牌面向广大普通家庭用户推出的一款纯电动紧凑型SUV。

它的外观设计、空间表现,以及10万出头的定价,都让它在市场上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目标客户就是咱们这些平时上下班代步、周末带家人出游的普通老百姓。

而这台新出的宝骏E6,官方给它的定位是“网约出行市场的定制版”。

说白了,它从设计之初,主要就是给网约车公司或者专职跑网约车的司机师傅们准备的“生产工具”。

从车身尺寸来看,两台车的数据完全一样,长宽高都是4541/1880/1608毫米,轴距2750毫米,都是标准的紧凑级SUV身材,内部空间也基本一致。

动力和续航方面,我们拿来对比的也都是500公里续航的版本,用的电池和电机也都是同一套。

宝骏E6减配上市,续航500公里售14.98万,比同门贵4万!-有驾

看到这里,大家就更纳闷了,既然是“孪生兄弟”,为什么价格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这4万元的差价,谜底就藏在配置单里。

如果我们仔细对比一下宝骏E6和10.98万元的宝骏云海EV,就会发现E6确实“简朴”了不少。

首先,在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方面,云海EV上配备的主动刹车、车道保持辅助、全速自适应巡航这些功能,在E6上全都不见了。

这些功能在今天已经越来越普及,能有效提升长途驾驶的轻松度和安全性,但对于E6来说,它们被省略了。

其次,像360度全景影像这个非常实用的功能,能帮助司机在狭窄的地方停车或者挪车,在E6上也被取消了。

宝骏E6减配上市,续航500公里售14.98万,比同门贵4万!-有驾

再看车内的舒适性配置,差别就更大了。

云海EV上有的前排座椅电动调节、座椅通风和加热、手机无线充电这些能提升驾乘体验的配置,在E6上同样找不到踪影。

甚至连车里的“门面”——中控屏幕,也从云海EV的15.6英寸“大彩电”,缩水到了10.1英寸。

里里外外算下来,E6确实是实打实地减掉了一大堆配置。

按照我们普通消费者的逻辑,减配就应该降价,这才是天经地义的。

可宝骏E6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减了配置,价格反而大幅上涨,这就让很多人直呼“看不懂”。

宝骏E6减配上市,续航500公里售14.98万,比同门贵4万!-有驾

要解开这个谜团,我们就不能再用普通买家的眼光去看待宝骏E6了。

我们需要换个角度,站在这款车真正的目标用户——网约车运营商和司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这多出来的4万块钱,其实是为了一项普通家用车上没有,但对于营运车辆来说却至关重要的技术买单,那就是“换电”。

没错,宝骏E6和云海EV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E6是一台支持快速换电的车型。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网约车司机的工作场景:一天十几个小时都在路上跑,时间就是金钱。

如果开的是普通电动车,电量低了就得找充电桩,快充至少也要一个小时,慢充更是要好几个小时。

宝骏E6减配上市,续航500公里售14.98万,比同门贵4万!-有驾

这段时间里,车子只能停着,司机一分钱也赚不到,心里肯定很着急。

而支持换电的宝骏E6就完全不同了,当车辆电量不足时,司机只需要把车开到指定的换电站,整个换电过程由机器全自动完成,只需要短短几分钟,一块满电的电池就能换好。

这个过程甚至比去加油站加满一箱油还要快。

换完电,车子满血复活,司机马上就可以继续接单挣钱了。

这么一解释,逻辑就通顺了。

对于网约车这个行业来说,运营效率是决定收入高低的关键。

宝骏E6减配上市,续航500公里售14.98万,比同门贵4万!-有驾

每天能比别人多跑一两个小时,一个月下来就能多挣不少钱。

因此,换电技术带来的时间节省,是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所以,宝骏E6贵出来的这4万元,可以理解为是为“高效率”这个核心优势支付的费用。

这笔钱不仅包含了换电模块本身的技术成本,还包括了为了适应频繁的电池拆装而强化的车身底盘结构,以及背后一整套换电站网络的建设和运营成本。

宝骏牺牲了那些对于“生产工具”来说可有可无的舒适性配置和智能驾驶功能,把成本和技术重心全部放在了“补能效率”这个营运车辆最大的痛点上。

从这个角度看,这4万元的溢价,是为专业化和高效率的解决方案支付的费用,对于它的目标客户群体来说,这笔投资很可能是划算的。

宝骏E6减配上市,续航500公里售14.98万,比同门贵4万!-有驾

那么,最后一个问题是,既然是主要卖给企业和营运司机的车,为什么还要对我们普通消费者公开销售呢?

这背后其实可能是一种非常精明的市场策略。

首先,对个人市场开放销售,可以让这款车获得公开的身份,扩大它的知名度。

同时,14.98万元这个相对较高的价格,就像一个“价格锚”,它会非常有效地把绝大多数普通消费者“劝退”,并引导他们去关注旁边那台配置更高、价格却便宜4万元的宝骏云海EV。

这样一来,潜在的家庭用户会觉得云海EV简直是“太值了”,从而促进了云海EV的销售。

而E6则能精准地流向它本该去的网约车市场。

这种做法,既实现了不同产品在市场上的清晰定位,又通过对比,巧妙地提升了主销车型的吸引力,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中国的汽车品牌在经历了多年的市场磨砺后,思考问题的方式已经越来越成熟和多元化,不再是简单地造一台车卖给所有人,而是开始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提供高度定制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