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春风摩托车申报的一项新专利,让不少车友炸开了锅。车身前部装了块能自动伸缩的翼板,速度一上来就展开,停下来又收回去。光看设计图,确实够酷够吸睛。但这玩意儿真能提升性能吗?还是说,只是个花架子?
今天就来聊聊,摩托车玩起空气动力学,到底是技术突破还是噱头大于实用。
这块可伸缩的翼板,可不是随便装装的。它由电机和连杆控制,安在车身前部。按照设计,会根据车速或者驾驶模式自动展开。比如你拧大油门加速,它可能 “咔哒” 一下就伸出来了;减速停车,又悄悄缩回去藏好。
春风说,这么设计是为了提升车辆的操控极限。这思路跟有些品牌不太一样。别家可能更看重风阻系数这些数据,春风似乎想直接在驾驶感受上做文章。
有意思的是,春风是第一个把自动式翼板用在摩托车上的品牌。以前也有厂家尝试过类似设计,但大多是手动控制,或者功能定位不同。
拿 2021 年发布的 Moto Guzzi V100 Mandello 来说,它的翼板是让骑手自己按按钮控制的。设计初衷是减少风压对身体的影响,让长途骑行更舒服。
但外媒测试后说,那翼片展开和不展开,感觉差别不大。这就有意思了 —— 同样是玩翼板,有的为舒适,有的为性能,可实际效果都得打个问号。
最早能追溯到 2010 年,杜卡迪的 Desmosedici GP10 赛车,第一次把翼板装在了赛车上。从那以后,各家品牌开始跟风,定风翼从赛场慢慢用到了民用车型上。
说白了,摩托车发展到现在,发动机、变速箱这些核心部件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想再做出大突破太难。就像手机发展到一定阶段,大家开始在摄像头、快充这些地方较劲一样。
空气动力学这块,以前重视不够,现在成了新的创新突破口。光是这几年,相关的专利申请就多了不少。
Moto Guzzi 那个手动翼板,被吐槽 “没啥感觉”。那春风这个自动的,能逃过类似的评价吗?
有网友说得直接:“这东西跑起来估计卵用没有,最多就是停车的时候,能给旁边人表演个‘一键展开定风翼’。”
这话虽然有点冲,但也说到了点子上。现在很多所谓的创新,看起来酷炫,实际用起来要么效果不明显,要么华而不实。
就拿春风这个设计来说,自动展开的机制靠谱吗?万一在高速行驶时突然卡住,或者该展开的时候没反应,会不会影响安全?这些都得打个问号。
更重要的是,摩托车跟汽车不一样。骑手的身体本身就是最大的 “风阻源”。有时候骑手稍微动一下身子,对风阻的影响可能比那块小小的翼板大得多。
技术发展总得有个过程。当年汽车刚装尾翼的时候,不也被吐槽过 “画蛇添足” 吗?现在看来,合理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对汽车的稳定性和油耗确实有帮助。
摩托车可能也会走类似的路。现在的这些尝试,哪怕看起来有点稚嫩,甚至有点 “傻”,但也是在积累经验。说不定再过个十年八年,我们回头看,会觉得今天的探索挺有价值。
而且,“帅” 本身也是一种价值。就像有人买跑车,不一定是为了那几秒钟的加速,就是喜欢它的样子,喜欢开出去那种回头率。摩托车也一样,一块能自动伸缩的翼板,确实能让车子更有辨识度,更吸引眼球。
只是希望厂家在追求酷炫的能多花点心思在实际性能上。毕竟,摩托车不是摆在那儿看的,是要开起来的。一个创新设计,不管看起来多厉害,最终还是要经得起路面的考验。
春风这个可伸缩翼板的专利,到底是好是坏,现在下结论还太早。也许等实车出来,经过大家的实测,才能知道它到底是个有用的创新,还是个华而不实的噱头。
但不管怎么说,有创新总归是好事。至少说明厂家还在琢磨着怎么把车子做得更好,更有特色。
对于我们车友来说,多一种选择,多一点讨论的话题,也不是坏事。
你觉得这个可伸缩翼板靠谱吗?如果是你,会为了这样的设计买单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