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员工晒年终奖的事儿一出来,评论区那叫一个热闹。税后奖金缩水近一半,去年还能拿到6万,今年直接被“打了骨折”变成3.8万。这种“跌落感”,谁碰上了不窝火?
但仔细琢磨,少挣钱主要怪谁?是公司故意压低奖金,还是大家的努力值贬值了?说白了,这背后其实是一场新能源行业的大考。竞争白热化、原材料价格起落、国际市场的动荡,一圈儿因素像是摆“连环局”,把企业利润压得喘不过气。电池成本起伏的威力更是强得离谱,光这一项就能让整车的利润直接进了“进退两难区”。员工画再多图纸、写再复杂代码,说实话,咋干也改变不了行业的“山雨欲来”。
心里扎心归扎心,但讲点道理,还是得分清个人和市场的边界。奖金缩水,真的未必跟你的加班量、拼命程度挂钩。有时候这就像买彩票,买得多也未必能中;努力多了,市场环境不配合,还真不一定财政大丰收。
有人说“反正今年就这样了,明年还能指望翻身”。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想法还挺理智的——赛道有周期,眼下压力山大的日子,总归不是常态。回想新能源车行业飞速发展的那几年,熬过低谷期后薪资飙升的案例谁没见过?坚持下来,或许就捱到好行情卷土重来的时候了。
不过,咱换个角度看看,3.8万元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至少它是发到手的“真金白银”。咱再瞅瞅别的赛道,不少公司直接“年终奖取消”,理由五花八门,什么“投入期”“战略调整”……最后都归到一句:没钱!相比之下,拿到奖金总比啥都没有强。虽然嘴上喊亏,心底也不得不承认,跟那些年终奖归零的朋友比,咱有的那点分红还能聊以慰藉。
不过话说回来,你靠年终奖赚钱稳定么?有啥办法能不看行情脸色,工资不随大风摇摆?我的建议再简单不过——别把浮动奖金看成收入支柱,要想着稳稳地提升基础“盘子”,比如拓展技能、争取核心岗位,这些可比盯着年终奖波动更实在。行业涨跌是赚不了几次大的,能力增值却是跑得长远的大智慧。这不是鸡汤,这是智商税免单。
那一句问问对比亚迪的员工们,如今拿到缩水奖金,我们是该感慨努力没用,还是该想办法让自己不再受波动的影响?山重水复疑无路,别忘了柳暗花明又一春的故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