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可能都注意到了一个现象,咱们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每次有新车发布,都跟过节一样热闹。
各种“战报”满天飞,什么几分钟订单破几万,半小时订单破十万,数字一个比一个吓人。
看着这些消息,很多人一边为咱们中国汽车的崛起感到自豪,一边心里也犯嘀咕:这数据是真的吗?
怎么感觉身边没那么多朋友在抢着换车,这车真就这么好卖?
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好好聊聊这汽车圈里的“数字狂欢”。
就拿前段时间的问界新M7来说,那场面可真是够火爆的。
新车刚一开启预订,官方就高调宣布,只用了短短43分钟,“小定”数量就冲破了10万台的大关。
华为的余承东更是第一时间在社交媒体上庆祝,说这车“卖爆了”,完全超出了预期。
这个场景是不是有点眼熟?
没错,再往前看看,小米汽车发布首款车SU7的时候,阵仗更大。
官方说的是,开售27分钟,“大定”就突破了5万台。
这些数字像一个个重磅消息,迅速在网上扩散开来,让所有关注汽车的人都兴奋不已。
但兴奋过后,冷静下来想想,问题就来了。
有汽车行业的资深人士就提出过一个很现实的疑问,他说如果把各家车企发布的这些惊人订单数都加在一起,再对比一下全国一年到底卖了多少辆车,会发现这个账有点对不上。
比如说,根据官方统计,去年一整年咱们国家乘用车销量大概是两千多万辆,平均到每个月还不到两百万辆。
如果各家车企动不动就几分钟、几小时卖出几万、十几万台,那全年的销量数据应该会高得离谱才对。
这中间的差距,到底去哪儿了呢?
要搞明白这个问题,咱们得先弄清楚两个词:“小定”和“大定”。
别看就一字之差,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可以说是解开这个“数字之谜”的关键钥匙。
咱们先说说“小定”。
这个“小定”啊,说白了,更像是一个“意向金”或者“排队号”。
打个比方,就好比你听说一家新开的网红火锅店特别火,怕到时候去了排不上队,就提前在手机上花十块钱锁一个号。
这个号只是代表你有兴趣去吃,但万一你临时有事,或者朋友推荐了另一家更好吃的店,你可以随时把这个号退掉,那十块钱也能退回来。
汽车的“小定”就是这个道理。
通常金额都不高,一般就是一两千块钱。
你交了这笔钱,就相当于跟车企打了个招呼:“喂,你家这车我看着不错,有点兴趣,先帮我占个位子。”这并不代表你百分之百就要买这台车了。
你可能只是想凑个热闹,或者想锁定一个比较靠前的提车顺序。
如果后来你看上了别的车,或者去店里看了实车、试驾了之后觉得不符合自己的预期,这笔“小定”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可以随时、无理由退款的。
因为门槛低,几乎没什么风险,所以很多人都愿意花这点小钱“参与”一下。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问界新M7能在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收获十万个“小定”。
这十万个订单,准确地说,是十万个表达了购买意向的潜在客户,而不是十万个已经板上钉钉要买车的准车主。
接下来咱们再看“大定”,这可就完全是两码事了。
如果你交了“大定”,那就意味着你已经下定决心,非这台车不买了。
这笔钱就不再是一两千的“排队费”了,而是购车款的一部分,通常是几千甚至几万块钱。
最关键的一点是,这笔“大定”款,一般情况下是不能退的。
你一旦交了钱,车企就会“锁定订单”,简称“锁单”,然后就会根据你选择的颜色、内饰、轮毂样式等等这些个性化配置,正式安排生产计划了。
这就好比你在那家火锅店,不光取了号,还把锅底、毛肚、肥牛全都点好了,后厨的师傅已经开始为你准备了。
这时候你再说“我不吃了”,那店家肯定是不答应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小米SU7宣布的“27分钟大定破5万”,这个数据的“含金量”就要比“小定破十万”高得多。
因为“大定”数据更能真实地反映出市场上有多少人是铁了心要买这台车,它和最终的实际销量挂钩更紧密。
现在咱们明白了“小定”和“大定”的区别,那下一个问题又来了:既然“小定”的水分比较大,那车企为什么还这么热衷于公布这些数据呢?
其实,这背后是一套非常成熟的营销策略,而且是摆在明面上的“阳谋”。
首先,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造势”。
你想想,当一个新产品刚刚上市,大家还都在观望的时候,突然一个消息出来说“已经被抢疯了”,这会给市场传递一个什么信号?
很多人会下意识地想:“这么多人抢,这车肯定错不了!”这种“从众心理”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
它能迅速把一款新车的关注度推向顶峰,让那些本来还在犹豫的消费者也变得焦虑起来,生怕自己下手晚了就错过了。
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关注的人越多,显得车越火,就越能吸引更多人来关注。
其次,这也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市场调研方式。
通过“小定”阶段收集到的大量数据,车企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哪个配置的车型最受欢迎?
消费者最喜欢什么颜色?
哪些选装包是大家必选的?
这些信息对于指导后续的生产和备料非常有价值。
比如,他们发现蓝色外观的订单特别多,就可以提前多采购一些蓝色的车漆,安排更多的蓝色车辆生产计划,这样既能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又能避免生产一些没人要的冷门颜色造成库存积压。
这比花大价钱去做传统的问卷调查要快得多,也真实得多。
再者,一份漂亮的订单数据,也是给资本市场和合作伙伴看的。
对于那些已经上市的汽车公司来说,火爆的订单数据能直接刺激股价上涨,让投资者更有信心。
对于上游的零部件供应商来说,看到这款车这么受欢迎,他们也会更积极地配合生产,优先保证零件供应。
这就像是在告诉所有人:“我们这款产品非常成功,跟着我们干有肉吃!”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把这种行为看作是“吹牛”或者“忽悠人”。
在商言商,这其实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里,一种非常有效的、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手段。
咱们得承认,现在的市场环境,光有好产品是不够的,你还得会吆喝,得懂得怎么在最短的时间里抓住大家的眼球。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中国车企不仅在技术、设计上进步神速,在营销和市场运作的智慧上,也同样卷出了新高度,这恰恰说明了我们整个汽车产业充满了活力和创造力。
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看懂了这背后的门道,以后再看到类似的“战报”,心里就有数了。
可以先在心里问一句:“他们说的是‘小定’还是‘大定’?”看懂了这一点,我们就能更理性、更清晰地看待市场上的各种信息,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