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的前世今生:从弹簧厂到新能源汽车黑马的逆袭之路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浪潮中,赛力斯如同一匹黑马横空出世。问界M9连续8个月蝉联50万级豪车销冠,背后站着的不只是华为,还有这家从弹簧厂起家的重庆企业。鲜为人知的是,它的前身竟是一家资产不足30万的乡镇工厂。

弹簧厂的汽车梦:三次创业的起点

1986年,重庆巴县凤凰电器弹簧厂诞生,生产家电弹簧和微车坐垫弹簧。创始人张兴海或许未曾想到,这个作坊式工厂会成为未来新能源汽车巨头的雏形。凭借为长安汽车供应减震器,企业逐渐壮大,2002年迎来第一次转型——进军摩托车制造。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2003年。主动叩响东风集团大门的张兴海,成功促成双方合资成立东风小康。凭借能拉货能载人的微面车型,东风小康迅速攻占西南市场,巅峰时期年销30万辆,市占率高达45%。这段面包车大王的经历,为其积累了完整的造车供应链和制造经验。

押注新能源:孤注一掷的豪赌

2016年,当传统车企还在观望时,小康集团已在美国硅谷成立SF Motors(赛力斯前身),all in新能源赛道。这场豪赌初期并不顺利:2019年推出的赛力斯SF5市场反响平平,直到2021年遇见华为。

华为的入场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问界M5搭载鸿蒙座舱一炮而红,M7基于东风风光ix7底盘改造却实现智能化蜕变,M9更直接叫板BBA。华为提供智能驾驶和品牌溢价,赛力斯专注三电系统和底盘调校,这种华为出灵魂,赛力斯出躯体的模式,让问界系列迅速跻身高端市场。

逆袭背后的三个关键密码

制造基因是赛力斯转型的底气。问界M7的增程器技术源自小康发动机积累,2000家县域经销商网络为渠道下沉奠定基础。与华为深度绑定的智选车模式更成为行业范本——从产品定义到定价策略全程参与,甚至短暂启用HUAWEI问界尾标。

政策红利同样功不可没。重庆对新能源车企的扶持力度,让赛力斯获得工厂扩建和技术研发的专项资金。而张兴海押上全部身家的决断力,则完美诠释了选择大于努力的商业哲学。

从弹簧厂到市值千亿的新能源巨头,赛力斯38年历程印证着中国制造的升级之路。当问界M9车主享受鸿蒙座舱时,这辆豪车的骨子里,依然流淌着当年东风小康的务实基因。没有永远的落后,只有不敢的转型——这或许就是赛力斯故事最动人的启示。

#搜索话题8月创作挑战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