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被玩烂,埃及封神,比亚迪海外逆袭!

最近,网上有这么一件事挺有意思的,很多人可能都看到了。

在埃及的街头,一群当地人围着一辆咱们中国的比亚迪海豹汽车,又是拍照又是赞叹,眼神里满是羡慕。

可这个画面传回国内,不少网友却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甚至有人开玩笑说,这不就是咱们这儿跑网约车的吗,怎么一出国就成“豪车”了?

国内被玩烂,埃及封神,比亚迪海外逆袭!-有驾

这种国内外截然不同的反应,确实让人挺好奇的,同一款车,怎么就在不同地方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

这背后到底是文化差异,还是咱们自己对国产车存在什么误解?

这事儿值得咱们好好聊一聊。

首先,咱们得设身处地地站在埃及普通老百姓的角度想一想。

他们买车,最先考虑的是什么?

可能跟咱们国内一些消费者的关注点不太一样。

埃及地处北非,大部分地区是沙漠气候,一年里头热的时间特别长,夏天温度上到四五十度是家常便饭。

同时,埃及的经济水平不算高,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他们的人均月收入折算成人民币大概在两三千元左右。

在这样的环境和收入条件下,一个人要是想买车,他脑子里想的肯定不是这车的内饰是不是真皮,中控屏幕够不够大,而是几个非常实在的问题:第一,这车我买不买得起?

第二,买回来之后用着贵不贵?

国内被玩烂,埃及封神,比亚迪海外逆袭!-有驾

第三,在这种酷热天气下,它靠不靠谱,会不会半路出问题?

好了,现在咱们把比亚迪的车摆到他们面前。

首先看价格,相对于那些进入埃及市场的欧洲、美国品牌的电动车,比亚迪的价格优势非常明显,一下子就让很多埃及中产家庭觉得,买一辆电动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这只是第一步。

更关键的是使用成本。

埃及虽然有燃油补贴,但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每个月加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换成电动车,电费比油费便宜太多了,尤其对于出租车司机这样的高频使用者来说,一天下来省下的钱是实实在在的。

有当地司机算过账,开比亚迪电动车跑活儿,每个月能省下大几百甚至上千块人民币的燃料费,这对于月薪两三千的人来说,生活质量的改善是立竿见影的。

这笔经济账,谁都会算,谁能不动心呢?

再说说可靠性,这一点在埃及的特殊环境下尤为重要。

咱们国内津津乐道的比亚迪刀片电池,除了安全性高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耐高温性能好。

国内被玩烂,埃及封神,比亚迪海外逆袭!-有驾

在动辄五十度的室外,电池的性能衰减很小,续航里程也比较稳定,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打折”。

这就解决了当地消费者最大的一个顾虑。

相比之下,一些其他品牌的电动车在高温下表现就没那么稳定了,续航里程会明显缩水。

还有,咱们可能觉得比亚迪的内饰塑料感有点强,不够豪华,可对一个刚从炎热的室外钻进车里的人来说,最大的“豪华”可能就是空调给不给力。

比亚迪的空调制冷效果强劲,几分钟就能让车里凉快下来,这个体验远比摸上去是不是软质材料要来得重要。

所以说,埃及消费者不是不懂车,恰恰相反,他们非常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他们的选择是基于自身生活环境和经济条件作出的最理性的判断。

那么,为什么在国内,咱们自己人里头,反而有一部分声音对它不太感冒呢?

这事儿说起来就有点复杂了,里面掺杂着一些历史原因和消费心理。

咱们得承认,在过去的燃油车时代,我们的汽车工业起步比较晚,早期的国产车在技术、质量和设计上,确实跟那些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国外品牌有不小的差距。

那段时间里,“合资车比国产车好”的观念,在很多人心里扎下了根。

这种观念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惯性,哪怕现在十几年、二十年过去了,国产车的技术已经突飞猛进,甚至在新能源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但有些人的思想还停留在过去。

国内被玩烂,埃及封神,比亚迪海外逆袭!-有驾

这种惯性就导致了一种现象:在一些人眼里,汽车不单单是个交通工具,它还附加了社交属性,代表着“面子”。

花同样的钱,他们宁愿去买一个国外知名品牌的低配“丐版”车,也不愿意选择一辆配置更高、技术更先进的国产品牌车。

他们会觉得,开个合资车或者进口车,哪怕是二手的,也比开国产车显得更有品位。

于是,比亚迪就成了一些人调侃的对象,比如觉得“比亚迪”这个名字听着不够洋气,早期的车型设计有模仿的痕迹,现在销量上来了,满大街都是,又被贴上了“网约车专用”的标签。

这些调侃的背后,其实是一种不愿承认国产车已经进步的复杂心态。

但事实是,市场不会说谎,比亚迪能够连续几年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冠军,2023年全年销量更是突破了300万辆,这背后是数百万个中国家庭用自己的钱投出的信任票。

大多数人在买车时,身体比嘴巴要诚实得多。

我们再把视野拉远一点,看看比亚迪在埃及的成功,它其实也不是偶然的,而是一系列深思熟虑的商业布局的结果。

埃及不仅是一个拥有一亿多人口的巨大市场,还是连接非洲、中东和欧洲的重要枢纽,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很多国际车企都盯着这块肥肉,但比亚迪的打法显然更高明。

它没有简单地把车卖过去就完事了,而是选择了和埃及当地的大企业合作,直接在当地投资建厂,进行本地化组装生产。

国内被玩烂,埃及封神,比亚迪海外逆袭!-有驾

这一招棋下得非常漂亮,一方面,在当地生产可以规避掉高额的进口关税,大大降低了车辆的最终售价,让价格更有竞争力;另一方面,建厂能为当地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拉动当地经济,自然会受到埃及政府和民众的欢迎。

更重要的是,比亚迪提供的不仅仅是汽车产品,更是一套符合埃及国家发展需求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埃及政府也面临着巨大的环保压力和减少燃油补贴的财政压力,正在大力推动绿色转型。

比亚迪带着成熟的新能源技术和产品进来,正好契合了埃及的国家战略。

你看,当别的车企还在考虑怎么卖车的时候,比亚迪已经把自己融入到了一个国家的发展规划里去了。

这种深度的本土化策略,是那些只是把埃及当成一个销售市场的欧美品牌所无法比拟的。

所以,当我们在国内还在为比亚迪的车标好不好看、内饰够不够豪华而争论不休时,它已经在海外市场,用实打实的产品力和因地制宜的智慧,赢得了真金白银的订单和消费者的尊重。

在埃及,比亚迪汉甚至被当地媒体誉为“中国的特斯拉”,提车仪式搞得像豪华品牌一样隆重。

如今在当地,一个中产家庭考虑买电动车,会很自然地把比亚迪和特斯拉放在一起比较,而曾经高高在上的德国、日本品牌,在电动车这个赛道上,反而被甩在了后面。

这个发生在遥远国度的真实故事,就像一面镜子,它照出了我们国产汽车工业的飞速崛起,也照出了我们一部分人心中那道尚未完全消除的“偏见之墙”。

一个产品好不好,最终还是得看它能不能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能不能为用户创造价值。

从这个角度看,埃及人民的选择,无疑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中国汽车走向全球的步伐,才刚刚开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