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在国庆假期开车上过高速? 如果你的座驾是新能源车,你可能已经亲身体验了服务区充电桩前的“长龙盛宴”。
就在假期第一天,有车主在湖南某服务区排到了49号,足足等了3小时才充上电,充电又花了1小时。 这不是个例,从北京到广深,高速服务区纷纷开启“排队叫号”模式。 为什么充电桩总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是车太多还是桩太少?
9月30日晚,辰女士一家从广州回湖北老家,晚上7点半进入湖南官庄服务区时,充电队伍已经排到十几人。 服务区只有2个充电桩4个充电口,工作人员不得不发号引导。
最终,她等了3小时才充上电,全程耗时4小时。 类似场景在京哈高速上演,一名车主排到60多号,花了近四小时。 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晒出排队视频,有人调侃“充电比开车还累”。
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平台数据显示,今年国庆期间,全国超过三分之一的高速服务区充电桩处于满负荷状态。 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预计,假期8天全国高速公路日均流量超6200万辆,小客车占近九成,其中新能源汽车日均约1250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30%。
2024年国庆期间,高速公路电动汽车充电量达7215万千瓦时,日均1030万千瓦时,比2023年增长80%。
充电高峰时段高度集中。 9月30日13时起车辆增多,22时至24时达峰值;10月1日7时开始拥堵,10时至19时持续高峰。 返程时,10月6日和7日每天10时至21时迎来第二波充电潮。 沈海高速、长深高速和京沪高速成最繁忙路段,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充电量创下新高。 江苏每天出行新能源车超72万辆。
高速公路的潮汐特征放大了供需矛盾。 平日服务区充电桩使用率低,节假日却瞬间爆满。 中国充电联盟统计,2024年全国新增85.3万台公共充电桩,总量达357.9万台,高速服务区覆盖率超97%,峰值需求仍难满足。 混动和增程汽车也加入排队,一名理想车主称,加油站同样排长队,且电费比油费便宜。
充电效率差异加剧等待时间。 老旧车型充满电需1小时以上,而特斯拉等快充车型15分钟可增续航250公里。 服务区充电功率不匹配,导致整体流转速度慢。 部分车主宁愿排队也不下高速充电,因担心城区充电站拥挤。
为缓解压力,多地推出应急措施,江苏南京在沪蓉高速黄栗墅服务区新增12台120千瓦充电桩,原有16台基础上扩容。 宁波慈城服务区配置超级充电桩,功率为普通桩8倍。 国网江苏在京沪、沈海等30个重点服务区部署32台移动充电设施,国网重庆研发的移动式充电桩可“即插即用”。
国家电网在9月29日至10月8日期间,推出充电至80%~90%赠送优惠券活动,引导车主减少涓流充电时间。 智能调度系统尝试将车流引导至对向空闲服务区,平衡资源使用。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高速服务区充电桩超2万个,覆盖近5万个小客车车位。
充电桩建设仍面临商业模式挑战。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专家韦福雷指出,短期依赖移动充电舱等灵活设备,长期需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运营商可结合商业服务多元化收入,政府通过税收补贴激励建设。 节假日高峰的闲置资源如何消化,成为行业现实难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