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昌河Q7销量挂零,动力不足,内饰粗糙

又一国产车倒下!连续12个月销量为0,投资65亿打水漂——听起来像是2018年汽车圈的一则冷笑话,可惜,这不是段子,而是现实。说的是北汽昌河Q7,这辆被寄予厚望、号称“国产路虎揽胜”的紧凑型SUV,最终连北汽昌河自己都可能不好意思再提起。为啥?65亿元的巨资堆出的,只是一摞年年归零的销售数据,堪比热锅上的蚂蚁——又烫又无处可逃。

北汽昌河Q7销量挂零,动力不足,内饰粗糙-有驾

先说说它的“亮相姿势”。昌河Q7一出场,架势摆得足,盾形格栅加悬浮车顶,造型学得不赖。一些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差点就要脑补这车开进自家小区,妥妥一副豪车既视感。可惜扒开壳子看本质,外观的光鲜只是“借来”的,内里却实打实地暴露出拼凑下的尴尬。打开车门,迎面而来的塑料感不需要任何滤镜,大面积硬塑料、歪扭的缝线、粗劣的工艺让人瞬间从陶醉里清醒。诸如“脚踢感应尾门”“360度全景影像”等听起来炸天的配置,终究救不了这唐僧肉的筋骨——缺体验、没质感,画虎不成反成猫。

动力系统是第二只“玻璃心”。1.5T三菱发动机被请来当法宝,表面上说得动听,实际跑起来可真是“小马拉大车”,拉不动1.6吨的庞大身躯。110kW的功率,和绵软无力的CVT变速箱强强联合,制造出一场驾驶体验的灾难,哪怕你呼啸着冲上限速区,也还是慢半拍,谁叫你只买了个“像样子”的车?

再瞧车内空间——2670mm轴距听起来将就,真到第三排坐满了人才知道曲折。成年人坐进去,小腿像塞进了宜家的储物盒,无论全景天窗开得多大,也解决不了后座的压抑感。定位上,这车让人琢磨不透:它试图用10万元上下“高仿+低价”模式吸底层用户,既想赚追求颜值的年轻人,也想笼络爱实用的家庭,结果两头不落好。追求性价比?人家哈弗H6、吉利博越早就一条龙服务用户。崇拜品牌?昌河的Logo还不如直接写“阿猫阿狗”更亲切。只能沦为“高不成低不就”的经典教材。

品牌力这项,昌河其实也明里暗里摆烂了许多年。核心技术欠奉,车主口口相传的口碑就像马路上的坑一样“广而深”——想踩过去都难。反观隔壁奇瑞,自主研发的ACTECO发动机、原创脸谱造型、主打“旅行+”生活方式,一步步走出捷途系列逆势上涨。同样是紧凑SUV的细分市场,人家销量起飞,你月销几百都算抬爱,最后干脆连续12个月挂零,市场给了你最诚实的答卷:请你出局,走好不送。

昌河Q7的“殉道”绝非偶然。时代变了,消费者早不是被几张渲染图、几句广告语忽悠就交钱包的冤大头。技术不过关,品质不硬核,定价没诚意,模仿的脸皮再厚,消费者也不会再用脚投票。65亿元巨资,换回的不是豪车车主云集,而是一段“失败自省史”。而这痛,不只是北汽昌河的,而是整个中国汽车制造业从“堆数量”到“拼质量”必须跨越的坎。

北汽昌河Q7销量挂零,动力不足,内饰粗糙-有驾

历史告诉我们:“东施效颦”终究走不远。模仿只是短暂的过道,创新才是永恒的主路。中国汽车下半场,不是再比谁刷脸像谁,而是谁能修炼内在、补足短板、深耕用户体验。当昌河Q7雄心勃勃入场,灰头土脸退场,其实就是一记响亮耳光,敲醒每个还想“借脸吃饭”的国产车企。

北汽昌河Q7销量挂零,动力不足,内饰粗糙-有驾

至于将来的答案,已经明确——没有核心,没有底蕴,只剩模仿与铺张,65亿里能淌出来的不会是复兴之路,只可能是烟消云散的泡影。最终,只有那些不再“东施效颦”,而是愿意一砖一瓦自建高楼的人,才能在车水马龙的中国汽车市场活到最后,笑到最后。

北汽昌河Q7销量挂零,动力不足,内饰粗糙-有驾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