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吉利汽车,你可能会立刻想到,它是中国汽车品牌中为数不多的领军企业。无论在传统燃油车市场,还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它都能够稳坐销量排行榜的前排。尤其是在2010年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之后,更是为吉利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从那个时候起,这家中国车企不仅实现了销量上的巨大突破,还打响了国产汽车在品质上的口碑。
如今,吉利俨然成为了本土车企可以和合资车企较量的“尖子生”。特别是在燃油车领域,这一曾被合资品牌统治的领地,吉利已经能够凭借产品的硬实力,成功攥住一片属于自己的市场。吉利帝豪和博越这些家喻户晓的车款不必过多赘述,而“中国星”系列车型更是让吉利成为了热销榜单上的常客。像星越L、星瑞这样的产品不仅起步价甚至超过了同级的合资车型,竟然还能保持畅销,简直就是车坛的一出逆袭佳话。这不禁让人好奇:国产汽车的天花板,到底还能高到什么程度?
不过要真正将“国民车企”的标签做实,需要在新能源领域大显身手才有足够说服力。吉利显然也深谙此理,这几年它一边稳住燃油车市场的阵地,一边在新能源车领域掀起一波波“大动作”。旗下的吉利银河、极氪、领克三大品牌在市场上全面开花,几乎每款车型都能成为爆款。尤其是吉利银河品牌,仅用两年的时间就从零起步,直冲新能源领域的前列,足以说明吉利在技术上的底气。看看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科技名词,诸如“雷神超级电混”“GEA智能架构”“神盾短刀电池”等等,听上去就像硬核科技集结号。如果业界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是一场大考,吉利无疑是那个手持满分答卷交卷的顶级学霸。
而今年的吉利银河更是亮眼,1到9月就实现了超过87万辆的销售成绩。而且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206%!按照目前的热销态势,第四季度突破百万销量基本是板上钉钉了。这可不是简单的“规模效应”能够解释的,更不是运气攒出来的成绩。这背后,是吉利毅然走技术驱动战略的无数成果——例如更智能、更安全、更高效的新能源车产品,才有了市场不断的追捧。
不过,真正让吉利这个国产品牌更具温度的,还是它在社会责任上的担当。就在不久前的2025杭州马拉松新闻发布会上,吉利汽车以冠名合作伙伴的身份成功为赛事保驾护航,并且在现场通过“耐力之树”的寓意传递体育精神和品牌的温暖内核。除了贡献赛事保障车辆这样的硬实力,吉利更在每一个细节里进一步拉近和人们的距离,践行企业一贯的公益态度。同时,品牌还活跃在更多体育赛事上,从亚洲吉利方程式公开赛,到杭州亚运会,再到吉利杯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吉利用行动告诉我们:“一个车企的成功,不仅仅是销量数字,更多是责任担当。”
国产车中吉利的成功能否复制?答案或许并不乐观。毕竟,把一家企业做到一段时间热销,相对“容易”。但用十年时间打造技术壁垒,用日积月累的心血培养品牌温度、社会责任,这不是随便谁都能做到的。吉利汽车的方向是用硬实力把国货推向全球,同时也传播中国文化和精神,成为独特的“中国名片”。
从联手沃尔沃“点石成金”,到自己创新火力“燃烧”,从以燃油车市场为立足点到在新能源领域大展拳脚,吉利正在用一次次的成绩告诉我们:在国际竞争激烈的汽车赛场上,只守成,不革新,那才是突围之路的最大阻力。对于所有关注中国制造的人来说,这份自信,值得点赞。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其他汽车品牌是时候该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也可以从中学点什么?再问问自己,靠什么才能在国产车的未来版图上占得一席之地?这种崛起,我们希望看到更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