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天去4S店转了一圈,新款领克08 EM-P刚上市,店员嘴里那句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别家同价位没几个敢这么玩还在耳边。脑子里突然蹦出个数字:15.98万起,还带激光雷达?这是典型的降维打击,至少看起来挺有诚意。
我亲眼见到一个年轻消费者扭头对销售说:激光雷达到底能多智能?和普通雷达差别大吗?销售拍着胸脯答:能提高识别准确率,特别是城市里复杂场景。我心里打了个问号,激光雷达的优势没错,可实际体验究竟能不能做到无感安全?我自己车上没装,也没真试过,全靠听别人说。
新款08 EM-P外观变化微乎其微,前脸进气口稍微放大了,细节高手才能一眼看出。车尾放弃了那个和车身同色的底板,换成黑色后显得更有层次感。说实话,这点设计对我这种看惯了各种SUV的人来说,觉得有点捡麻烦,够用就行,搞得好看反倒让人迟疑耐用性。对比了一下同为中型SUV的某热门车型,那个车侧面门把手依旧是传统设计,虽没隐藏感但用着真方便,这弹出式门把手一碰到冬天结冰可能就头疼了,是否耐用我心里没点数。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记下了新款的尺寸:4825毫米长,轴距2848,和现款比只多了5毫米。数字变化太小,别指望它空间有质的飞跃。内饰新增的曙光橙配色算是亮点,开车忽然见一抹橙色,倒是提神。还有驾驶员疲劳检测摄像头安在A柱下,听上去很高科技,但我觉得这东西包不保用,万一误判了司机状态,吵得更烦。这点让我有点嫌麻烦,给我感觉像变相增加驾驶负担。
配置方面,全系标配的激光雷达分两套方案,一个是千里浩瀚H5,算力200TOPS,另一个H7版用到英伟达DRIVE AGX Thor,700TOPS算力,搭配3到5颗毫米波雷达。算力听着挺吓人,但从研发角度讲,这就像做一顿饭,你一边用电饭锅,一边用高压锅,算力越大,能烹饪的花样也多,但客户最后吃到的味道更实在的是菜谱和材料好不好。这个激光雷达是基础,软件才是真正的调味料。但说到这里我突然卡壳了,激光雷达加硬件算力的投资回报率到底怎么样?车企烧那一笔研发预算,到底换回几分销量?
动力配比上也没大变,1.5T发动机最大120千瓦,两驱版本综合280千瓦,四驱版本高达436千瓦。电池容量改成了28.3和38.2千瓦时,纯电续航看着160到230公里浮动,和2025款比起来,续航貌似还缩水了点,2025款最高能到245公里(体感/样本少)。我最开始以为续航会大幅提升,看来新能源汽车升级不像换手机那么快,这里得收回点续航飞跃的幻想。毕竟车身重量和电池化学特性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
算了一下,如果按照30万公里的保值期折算纯电成本,28.3千瓦时电池的百公里电量成本大概在10元以下(估算/没详细数据)。电耗控制还算合理。问题是,就算电耗合理,市场上插混车型竞争激烈,像相似价位的哪吒U或合资品牌插混,实际充电便利性和后期维护也会影响消费者选择,你不会每次都找到爆款理由吧?
我记得朋友修理过一辆老款领克,说电池没大问题,倒是后悬挂异响常常让人抓狂。产品使用中细节问题,往往比新技术更容易让用户翻车。激光雷达虽然看着酷,实际如果传感器故障、软件检测失灵,厂商怎么保证不把这个短板盖过去?这我倒没听销售描述,反而从供应链角度看,这种硬件成本不会低,供应链紧张时,一条小零件延迟,产线就卡壳。研发投入再多,最终要做到实用稳妥才是硬道理。
说到供应链,类似激光雷达这样的尖端传感器,先别笑,我猜一部分激光雷达模组可能是按照智能手机相机供应链那种流水线方式做批量生产的(纯属没细想过的猜测/体感),方便快速迭代。要不然按车企这么多车卖,难免亏损。
反观内饰升级,配备了冷暖冰箱、第二排小桌板、全景天幕电动遮阳帘,这几样听上去像是给家里小孩用的装备,你说对不对?这就像买个性能车还送儿童安全座椅,实操价值见仁见智。对我这种没孩子的单身狗来说,没啥吸引力。不过这点设计细节倒是挺招生活的。
销量方面,08 EM-P今年8月卖出2293辆(体感/样本少),感觉不大热闹。新款配备升级,能不能像销售说的那样一炮而红?我有点怀疑。毕竟,整个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换车周期也拉长。激光雷达是噱头还是实用神助攻,拭目以待。你觉得,一台车光靠硬件升级就能激活市场吗?
见了这么多,反正我更看重实操体验和日常用车的便利。技术进步固然好,但如果弄得用户头疼,代价太大,迟早会被市场无情淘汰。倒是车上的那个小桌板还是挺贴心的,停红绿灯时往里放手机啥的挺方便。谁知道呢,这种细节说不定才是打动用户的最后一根稻草。
聊到这,突然想问,激光雷达装备以后,大家对自动驾驶的期待值有没有变高?毕竟,选车除了对比性能、价格,还有对未来智能化的想象。你呢?会因为激光雷达升级,多掏钱买新款吗?
(这段先按下不表,我还得琢磨下激光雷达和实际辅助驾驶体验的关系,有空再深入聊聊)
一边开一边想,这技术带来的变革,好像刚刚才站稳脚跟,谁又敢说它真能彻底改变我们开车的方式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