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路口那家修理铺的老杨头,一边抹着手上的机油,一边冲着我来了一句:“你们这些整天念叨日系省心省油的,试试开几年再说,变速箱迟早给你脸色瞧。”当时我还笑他“老古董思想”,可回家路上,心里头还是嘀咕起来。毕竟,这些年我身边开丰田、本田、日产的,变速箱顿挫那点破事,没少听说。
先说丰田,我邻居小沈那辆卡罗拉,买了三年多。冬天一着车,刚一挂挡,咯噔一下,隔着车门都听见塑料内饰咧开了似的。小沈自己调侃是CVT“心情不好”,去了4S,人家售后班头摆摆手,“正常现象,CVT都这样”,还让我帮着劝劝。噢对,听人讲GR SPORT版的丰田还特地强调“运动感”,其实除了油门微灵、底盘稍硬,低速那点顿挫该有还是有。去年有个混得还挺好的哥们,特地换了传说中的进口爱信变速箱,据说改善了一丢丢,也就那样。
本田又是另一番故事。表哥是网约车司机,手里一台凌派混动,去年夏天得了回自驾,刷了一大通抖音热点。开高速的时候,车机导航死活连不上手机,后来听微信群有人传:“本田车机用的是前几年库存芯片,系统升级老卡壳,偶尔能让黑客钻空子远程开锁。”这事儿说起来玄乎,但北京那块有个老哥的INSPIRE,真有人恶意开了后备箱,折腾得派出所还来取证。至于e:HEV那套混动,油耗确实低,城区跑出过4开头,不过冷里冷气没开,表哥嫌空调声音大,还问厂家能不能重新调教,来了句“出厂设定不能改”。
日产这边,头疼的还得说天籁、奇骏,那CVT——啧,老王开了4年,磨合期以后平路也拖档,踩油门直愣愣不走,村里人都拿这当“日产特色”。有一回群里一个修理厂师傅顺嘴带出,“换CVT油注意点儿,三万五万一换可还行?多了齿轮都甩沙子!”问题是,有时候修还修不了,过了保,配件贵得离谱,厂家还赖账。
当然了,说日系都不行也过了头。去年冬天西安下第一场雪,我的朋友老贾那台凯美瑞,侄子胆子大,直接油门一脚到底,结果后备箱空调滤芯竟然吱嘎响起来。后来一查,是塑料卡扣老化,换个新配件花了六十一块。不得不说,丰田和本田这些车,尤其混动低耗市区跑,油耗算下来周末加一次油顶俩礼拜,保养价格也实惠,老客户还能偷摸打9折。
要说有意思的,我前任室友玩过一台丰田皇冠,当时闲鱼收的,十多年了,仪表盘两次报故障灯都是插线老化,160块钱小修理摊给撬开的。却有个冷门,“皇冠带副驾驶电动按摩”,坐过的人都笑,“这个功能,除了去洗车店老板娘体验过一次,谁真用过?”二手市场老车里,皇冠竟然还能保值,工地包工头抢着收,好出手。
智能化现在的确是个大坎。新势力品牌动不动能自动泊车、语音控车,丰田本田日产大多还停在半智能阶段。小沈说了一嘴,“导航像老年机,搜地址还得靠手机App推送。”从前,开日系车讲究的是“少毛病”,现在城市年轻人要得是花哨和贴心。去年有人还搬出来个百年历史的日系品牌小豆数据,说新老车型之间最大区别是变速箱逻辑算法,本田CR-V老款主推CVT后期优化,去年新混动,油门响应比以前背书还拖沓,你说这是进步还是退步吧?
售后服务就真别指望太多了。前阵子郑州有位日产车主,去4S店吐槽异响,人家掏着耳勺凑到方向盘听半天,最后给出结论:“师傅都跑大巴修过,这点不算毛病,再开两年就习惯了。”弄得车主火大,还在群里发了段音频吐糟,都快成喜剧了。
有一阵子微信群还在传,说日系车有种冷门副驾驶安全带预张紧器,是广州那边的出租公司去年自己改装的,专门为了减少撞击后的二次伤害。可惜,普通消费者哪看得出?新款产品表上都不写,只有在出事故维修单里才露馅。

还有句闲话,如今新能源走得快,那些老发动机省油省心的优势也随时可能被消耗殆尽。朋友说“以后买日系,不如等电动化再看”,可真要挑电车,隔壁国产的智能配置又甩开一大截。倒是维修厂的师傅老袁道得实在:“啥车都能修,条件是加钱。”让人琢磨不透,到底该信谁。
车圈子里还喜欢念叨:每辆车最后的归宿不是车市,是二手市场和那句“加油还是充电”,新老对冲各有烦心事。我那辆雅阁开了八年,到头来没见发动机坏过,变速箱只在冬天早上闹情绪。群里“老车党”还嚷嚷,"日系能顶就顶,实在不行再换壳接着跑",其实说到底,谁家车不是靠点小瑕疵熬出来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