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摩托车是有轮子的自由,是城市里的青春疾驰。你一旦骑过摩托车,就很难从灵魂深处把“摩友”这个标签抠掉。可现在事态来了,成都这波操作,把“禁摩令”又续了三年,摩托车主们成了被雨点砸顶的人,这事到底怎么理解?咱们得好好唠唠。
首先想问一句:成都的禁摩令延长,是为谁好,谁又在怕摩托车?是不是所有重大决策都真的站在大多数人的利益上?咱们得先把这事儿放在大众身上捋一捋。
如果你最近出门逛过成都的大街,那一定发现有些路是“电动车当道”,共享单车满天飞,汽车跟公交拧成一股绳挤着走。可是摩托车呢?一到核心城区、三环内什么都不让进,150cc排量往上的摩托车干脆直接靠边站。城市为什么“怕”摩托车?这到底是怕摩友惹事,还是怕路上多种交通混杂了管理难度?或者有无更深的原因?
一、摩托车到底有什么问题?
要说理由,官方一贯声明——
安全驾驶难统一。摩托车出事故概率高,一旦出事,伤亡也大;声音吵、不环保;管理难,便利带来隐患。
这些呢,说起来板上钉钉,理论上确实不少事故和乱象跟摩托有关。可真让人想问一句,是不是所有摩托车都这么不堪?是不是所有摩友都是路上的“炸街党”?
真要说,咱们身边骑大排、穿专业服、戴头盔、交保险的那些摩友,绝大部分比电瓶车骑手甚至很多开车的更守规矩呢。你再看看别的城市的数据,摩托车放开之后出现什么?效率提升、交通更加流畅、配送和通勤都变便利了。西安解禁禁摩令以后,外卖、快递跟着提速,塞车状况都缓和不少。
所以说,连媒体都替摩友们说话,半月谈出来发声直接夸:摩托车是城市交通的益生菌。可见,摩托车真不该被“一棒子打死”。
二、为什么执拗禁摩?谁怕谁?
反过来想,为啥连着发好几年禁摩令?怕啥呢?
一个是管理成本,大城市流动人口多,警力有限,多个交通工具一起乱哄哄,工作量翻倍,责任归属模糊。光靠处罚和巡查没法兜底,省事儿干脆全面禁。另一个是被“炸街”文化、飞车犯罪吓怕的,一人出事,污名化一群人,懒得区分你到底是正常通勤还是上演速度与激情。
但现在社会治安和技术管控早不是十几年前了。摩托车挂牌、驾照、保险都规范,警力跟科技结合,监控遍地开花,“飞车党”到哪都成惊弓之鸟。不良分子想占便宜,真比邮电、电瓶快递还难。
那是不是摩托车声响大、影响环境?别扯了,现在电动摩托哪有噪音?尾气环保能跟小汽车比?当年禁摩令的那些理由拿到2024年,完全应该翻新一遍。
如此一来是不是管理部门怕的是自己的压力,而不是单纯怕摩托车?效率vs管控成本,利民vs风险的天平到底怎么摆?
三、摩托车给城市带来的是什么?
我们别光看数据,也别只盯着市区。摩托车可不是简单的代步工具,它早就成了不少人文化、经济生活的一部分。
摩托车是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什么聚会、旅游、长途、自驾地接、改装赛事,都是一系列社会活动的基础。产业链配套、周边经济、就业岗位,新车、维修、改装、赛事、周边用品,都是钱,都是人家的饭碗。城市如果一刀砍了摩托,失去的不光是几位摩友的快乐,还有一整个“小生态圈”。
摩托车带来社会便利。三环外、远郊、城乡结合部,公交车覆盖不齐全,地铁修不到头,人们上下班的方案就靠摩托车。而且摩托车油耗低、体积小,塞车时比开车机动多了。外卖、快递行业少了摩托速度直接就降了档,别的不说,试想一下你晚上订外卖时不再有摩托车风驰电掣送到门口的体验,生活还能一样吗?
城市治理不是给自己挖坑,而是让城市变得更便利。摩托如果管得好,是帮手,不是绊脚石。
四、别人的做法给咱什么启示?
看别的城市,有些大胆改革。深圳搞电动摩托试点,西安解禁城市限行,技术和管理结合,结果反而越来越顺。
全球城市相比,禁摩是个“中国特色”,不是普遍现象。好多欧洲国家,骑摩托车是标配,安全管理也不比中国差,路上很少因为摩托而出恶性事故。说明问题不是摩托本身,而是管理和社会观念。
这就得问:咱们该不该继续“怕”摩托车?还是学学别人的做法?
技术在进步,社会在变化,城市管理也应该与时俱进。与其一刀切禁掉摩托,不如把摩托车做得更规范、更智能、更有序。比如分时、分区开放,早晚高峰适当限行,大排量有专用路段,细化标准,靠科技管理,谁违规谁承担责任,别全体连坐。
每次看禁摩令延长,摩友们痛心疾首,城市管理部门是不是也该反思下,“堵”而不是“疏”真的是最佳策略吗?
五、摩托车主的天塌了,谁来帮他们撑伞?
禁摩下,摩友的生活确实被改变了。有人爱摩托是热情、是圈子、是生活重心,突然成了局外人,压根没什么错。摩托车主不是城市的负累,更不是别人的“麻烦”。
他们的利益也应该被重视和保护。他们的声音未必尖锐,可也同样有权力问一句:“我们都合规守法了,还要被一刀切?”这能让城市更安全还是更僵化?
最后说一句,城市发展需要包容多元。管理不是管死,而是管活。摩托作为交通工具、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未来也许注定会回归城市主流。禁摩令延长三年,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变成“最后一口气”,大家都可以再等等看时势变化。
管理部门做决策,老百姓有发声权,一刀切终归不是双赢。谁在怕摩托车,是现实管理的惯性、还是观念的束缚?希望三年以后,摩友可以在城市中自由自在地驰骋,让城市更通畅、更有活力,让摩托车的每一次轰鸣都不再是“危险的信号”,而是城市生活的节奏与希望。
唠了这么多,你怎么看?你觉得禁摩令续期到底是大家都安全了,还是摩托车主被冤枉了?成都的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交通选择?欢迎留言聊聊。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