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克萨斯销量暴跌,割韭菜20年,为何如今撑不住了?

咱们今天来聊聊一个大家都挺熟悉的车,雷克萨斯。

说起这个牌子,很多人脑子里可能还会浮现出几年前那个有点“神话”色彩的场景:去4S店里看车,销售人员客客气气地告诉你,指导价只是个参考,想提车,那就得另外加钱。

就拿最火的那款轿车ES来说,不多,加个两三万块钱,算是表达一下您买车的“诚意”。

要是看上了那台像个大面包一样的保姆车LM,那更不得了,加价一百万都算是正常行情,还得排队等着,好像买的不是车,而是什么稀世珍宝。

雷克萨斯销量暴跌,割韭菜20年,为何如今撑不住了?-有驾

那时候,能原价买到一台雷克萨斯,都够在亲戚朋友面前说道好一阵子了。

可现在呢?

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你再去雷克萨斯的店里看看,情况完全反过来了。

以前那种排队加价的盛况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冷冷清清的展厅和销售人员脸上略带焦虑的表情。

根据公开的汽车销量数据,雷克萨斯在中国的日子是越来越不好过。

从2021年卖出22万多台的巅峰,到2023年就只剩下18万台出头,而到了今年年初,更是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一个月只卖了一万多台车,跟去年同期相比跌了将近四分之一。

这个成绩,在豪华车市场里已经排不上号了。

当年要加价的ES,现在反过来优惠好几万,还送各种东西;那台曾经加价百万的LM,如今在二手车市场的价格也是一落千丈,让当初那些加价买车的车主心里五味杂陈。

很多人都在问,这到底是怎么了?

那个曾经在中国市场呼风唤雨,被大家调侃为“加价王”的雷克萨斯,怎么突然就不灵了呢?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但归根结底,就是它没跟上中国的变化,特别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

咱们一条一条掰扯清楚。

最要命的一点,就是在新能源这股大浪潮里,雷克萨斯不仅动作慢,甚至可以说是方向都搞错了。

雷克萨斯销量暴跌,割韭菜20年,为何如今撑不住了?-有驾

现在咱们中国人买车,尤其是买一辆好点的车,图的是什么?

已经不单单是开着舒服、有面子了。

大家开始看重科技感,看重智能化。

你看咱们国产的新能源车,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这些品牌,它们在玩什么?

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和超级充电网络,让开车变成了一件很酷的事;蔚来搞的换电站,几分钟就能换好电池,解决了很多人担心跑长途没电的问题;理想汽车更是直接把车打造成了一个“移动的家”,大屏幕、冰箱、舒适的座椅,把中国家庭的需求研究得透透的。

这些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像是一个智能的电子产品,一个移动的生活空间。

可雷克萨斯呢?

当我们的国产品牌都在比谁的电池续航更长、谁的自动驾驶更聪明、谁的车机系统更好用的时候,它才慢吞吞地推出了自己的电动车,比如那台叫RZ的。

结果呢?

这台车一出来就被大家吐槽。

官方说的续航里程,实际开起来要打个不小的折扣,冬天更是不敢开远门。

车里的那个中控大屏,反应速度慢得让人着急,操作起来的体验就像是很多年前的旧款智能手机。

很多人都说,这不就是把一个汽油车的壳子拿过来,掏空了发动机,硬塞进去一块电池吗?

感觉上太敷衍了,完全没有诚意。

雷克萨斯销量暴跌,割韭菜20年,为何如今撑不住了?-有驾

更关键的是,它还一直坚持自己“纯进口”的身份,不愿意在中国建厂生产。

这就导致它的成本一直很高,价格下不来。

同样花三四十万,消费者现在可以买到一台技术先进、配置拉满、空间又大的国产新能源车,为什么还要去买一台技术落后、配置寒酸的“进口油改电”呢?

这个账,大家心里都算得清清楚楚。

其次,就是它过去那种“加价提车”的玩法,终于把自己给玩进去了。

以前大家为什么愿意加钱买?

一方面是因为它的车确实质量稳定,开着省心,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消费心理,觉得要加价的东西才是好东西,开出去有面子。

这种所谓的“品牌光环”和“匠心品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雷克萨斯最厉害的武器。

但是,当市场上的选择越来越多,特别是当国产车的质量和设计都上来了以后,大家就开始重新审视了。

所谓的“匠心”,在人家的大彩电、智能语音和自动泊车面前,好像也没那么香了。

所谓的“进口品质”,在国产车越来越扎实的用料和更透明的碰撞测试成绩面前,也显得不那么突出了。

消费者的观念变了,大家看明白了,所谓的加价,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车真的那么供不应求,而是一种刻意制造出来的营销手段。

最致命的一击,是几年前国家市场监管部门的处罚。

因为长期存在加价和限定经销商最低售价的行为,雷克萨斯被处以了高达八千多万的罚款。

雷克萨斯销量暴跌,割韭菜20年,为何如今撑不住了?-有驾

这个新闻一出来,等于是在全国人民面前证实了,这种行为是不合规的。

这一下,品牌的信誉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大家心里会想:“原来你不是真的高贵,你只是想方设法地多赚我的钱。”这种信任的崩塌,是花多少广告费都弥补不回来的。

最后一点,就是它在中国本土化的进程,实在是太慢了。

你看它的德国老对手,奔驰、宝马、奥迪,早就把中国当成了自己最重要的市场,甚至可以说是“第二个故乡”。

它们在中国投入巨资建立工厂和研发中心,设计出来的车越来越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和使用习惯。

宝马在沈阳生产的车,甚至还出口到世界各地,这说明我们的制造水平已经得到了认可。

可雷克萨斯呢?

直到这两年,才慢悠悠地宣布要在中国搞研发,建工厂的事情更是拖了又拖。

要知道,在中国这个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得跟打仗一样,时间就是生命线。

等你慢悠悠地把工厂建好,开始生产第一台国产车的时候,人家国产新势力的技术可能都已经更新换代好几轮了。

你到时候拿什么去跟人家竞争?

这就像别人都已经跑完半程马拉松了,你才刚到起点换好跑鞋,这比赛还怎么比?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雷克萨斯就一无是处。

它在混合动力技术方面的积累还是很深厚的,全球范围内的销量也还不错,车子的可靠性和保值率在过去也确实是它的优点。

但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也最“卷”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里,它过去的那些优势,正在被飞速发展的科技和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所削弱。

当“工匠精神”听起来更像是“不思进取”的借口,当“进口身份”的光环敌不过一块流畅好用的智能大屏时,如果还端着过去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不肯低下头来认真倾听中国消费者的声音,那么,即便是最忠实的粉丝,恐怕也会渐渐离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