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特斯拉Model Y以5989辆的周销量稳坐中型纯电SUV榜首时,排名第19的smart精灵#5只卖出87辆——这个数字甚至不够填满一个地下停车场的角落。冰冷的销售数据背后,藏着中国新能源车市最残酷的真相:有人在高歌猛进,有人在生死线上挣扎。
看看这份榜单多么像当代社会的缩影啊!Model Y的销量是第30名广汽丰田bZ4X的352倍,第28名AION LX的374倍。某些品牌单周16辆的销量,还不够4S店一天的试驾量。那些被资本抛弃的车型,就像被时代列车甩下的乘客,连扬起的尘土都追不上。我们总说市场是公平的裁判,可当某些车型连参赛资格都快失去时,这种公平未免太过残忍。
这场新能源竞赛正在演变成资本的血腥绞杀。头部品牌动辄数千辆的销量背后,是数百亿研发投入筑起的护城河。而榜单末尾那些两位数销量的车型,它们的工程师可能正在连夜修改简历。某新势力品牌区域经理跟我倒苦水:"我们展厅的销售现在比顾客还多,每天擦车能擦出包浆来。"这种黑色幽默里,浸着多少普通打工人的生存焦虑?
更值得警惕的是某些品牌的"僵尸化生存"。飞凡MARVEL R周销39辆,腾势N7卖38辆——这些勉强维持呼吸的数字,像极了靠输液续命的危重病人。但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是残酷的,当月销量跌破某个阈值时,整个品牌可能突然"脑死亡"。去年某品牌退市时,车主群里最热闹的讨论是"以后去哪找配件",这种后市场恐慌正在成为新能源车主的集体噩梦。
我们当然要为领先者鼓掌,但更该关注那些快要掉队的选手。毕竟任何健康的市场都需要多元生态,当某天中型纯电SUV市场只剩下三五个品牌时,所谓的市场竞争就会变成寡头们的茶话会。现在某些品牌展厅里的冷清,或许正预示着未来消费者将要面对的选择匮乏。
看着深蓝S07以第8名的成绩卖出千余辆,我突然想起菜市场早市的场景——头茬顾客能挑最新鲜的蔬菜,晚到的人只能捡剩下的蔫叶子。在这个新能源转型的关键当口,我们是否正在制造新的市场鸿沟?当某些品牌连展车都被银行拖走抵债时,那些选择它们的消费者,又该去哪里维护自己的权益?
这场新能源淘汰赛没有观众席,每个参与者都在赌桌上。只不过有人筹码堆成山,有人已经押上了最后一件衬衫。当我们为冠军欢呼时,别忘了那些正在消失的参赛者,他们同样承载着无数家庭的投资梦想。毕竟衡量一个行业健康的标志,从来不是塔尖有多耀眼,而是底层是否还有生存空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