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8万起的价格比预售还低一万,还送几万的配置,25分钟大定直接干到五千台。
你说热度,这车真是拼了命都要火。
我琢磨它火就火在,真把大六座SUV的痛点基本给解决了。
像我朋友王经理,开这车时一边抱怨说开起挺顺,就是怕都惯了Polo的灵敏,现在这转弯感觉像在滑行,我就想,得益于它那个灵蜥数字底盘。我查了下,没看多深,但大概知道,底盘结构和调校让它转向比同价位的稳中带灵。
这我心里一咯噔,平时看新闻,总有人吐槽大型SUV,开起来像船,但这车用灵蜥底盘一调,转个弯百度导航都感觉更敏捷了。还能洞悉一些细节,它的转向比预想灵活得多。
(这段先按下不表)
说到续航,别忽略了恒星超级增程系统。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估算一下,综合续航能上到1500公里——至少比同级别别的车型心里不虚。亏电状态还能保持性能,彻底根治里程焦虑这个痛点。
买车的伙伴们,估计也都知道10万左右配置的SUV续航基本在700-900公里,差不多是一个北京到上海的距离。1500公里,加上快充、慢充,日常开也变得察觉不到焦虑了。
大概也因为这样,出行场景变得更自由。还有那些配备——520线激光雷达和4D机械按摩座椅。你说,入门就能享受如此高端配置,这体验真是不一样。
我朋友说:全系标配激光雷达,直接科技感哒哒哒跑出来了。 这像不是某些品牌,只在顶配加钱才有的待遇。
全系的4D机械按摩座椅,一点也不假套路。我坐过,按摩按得像按摩师帮我揉肩,舒坦得讲不出话。
你可能会问:这配置是不是空喊?很多竞争对手也是差不多的,但多一块雷达、多一台按摩椅,消费者感受就是不同。
又得拉回品牌认知的问题。
市场上,这个品牌我总觉得有点村长的感觉,很多人还说不清它是个啥来头。调研也知道,很多人对智己印象不深,记得的也只是新能源、豪华、科技几个关键词。
但这又让我猜——是否,品牌认知的不高,只是因为它刚起步,没太在大众烙下印象。
如果能把上汽的供应链优势用到极致,保证零部件质量,又把用户服务做扎实(比如:售后没有套路、服务细心),那听说,这车洗牌30万级SUV市场,真不算夸。
不过抢占市场,痛点也不少。
零配件供应是否稳定?用户体验是否一贯?我不是说别的,就是有时候感觉,快车的卡点,会让这个努力打铁还需自身硬。
还有一个点——这个价格(32.28万起)其实不是特别低,怎么让用户觉得值?送配、降价、宣传都只是吸引眼球的手段。
估计也有人在想:要是真那么简单,为什么还要用低价和豪配置来攻市场?是不是有点头疼的感觉。
我还琢磨,可能真要硬着头皮打,就得从用户心理出发。
绝大部分家庭用户,最大的痛点除了价格,还是用得顺手。这车能不能用得上手是一回事。
回想起我那个邻居阿姨,买了个SUV后就觉得开起来挺轻松。那种轻松感,其实就中了人们最怕复杂体系的点。
这我也经常觉得,除了做性能,还得讲易用性。
这车真挺实打实的。比拼配置,比拼续航,比拼性价比,却都钩到了普通家庭真正关心的那些点。
还真想知道:你觉得,未来这类大价格优化、配置提升的SUV,能不能以为常?还是只有少数精英能玩得起?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