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域换代后实测体验:油耗、空间、静音全都不一样了
年初那阵子,群里车友还在讨论,紧凑级家轿今年又卷起来了。有人晒卡罗拉落地价,有人发轩逸优惠单,说到底还是怕油贵、堵车多,买啥都纠结。最近小区新搬来一户人家,男主人开了一台新思域——就是那款被说成“最美本田”的第十一代。他停楼下时我正遛狗,好奇围着转了两圈。
这回的外形和老款真不是一个路数,更像溜背轿跑那种调调。我摸着前机盖沿儿瞅,高度确实低了一截,据说比上一代矮了27毫米,还专门做过风阻优化。邻居自己也嘚瑟,说ACE架构用上高强钢,现在白车身焊点比老款多出七十多个,“安全性放心吧,上次他表弟撞护栏,人没事儿,就是保险杠换新的。”
尺寸方面其实挺有意思,这台思域长4米6多点,宽1米8出头,高度压得很低,但轴距2735mm,比迈腾B级差不到10公分。邻居老婆坐后排翘二郎腿还嫌空,“腿部空间八百八十四毫米,我查过,比同价位好多车都大。”他们家有俩娃,经常塞满玩具和推车,一般家庭够用了。
动力部分变化最大,以前的1.5T没了,现在是2.0L自吸配E-CVT。据销售顺嘴一提,这机器最大马力118千瓦,扭矩188牛·米。“零百加速8秒6,不算炸裂但平顺好开。”我试驾时感觉起步柔和,中段再踩还有劲儿,没有涡轮迟滞那个突兀感。而且这发动机喝92号油就行,加满46升能跑700公里上下,每天通勤四五十公里,一周加一次油绰绰有余。
关于省油这一块,小区修理铺王师傅总念叨:“现在混动那么火,你这纯汽油能到多少?”邻居给他看保养记录,“平均6个2左右,比以前1.5T少快一升”。不过据他说,如果暴力驾驶或冬天冷启动频繁,也会飙到7个以上,这事儿跟脚法关系大。
NVH改善也是明显的地方,以前大家吐槽高速胎噪风噪烦。这次厂方直接把双层玻璃安排上,还搞什么主动降噪技术。我实际坐副驾体验60码巡航,用手机测分贝,大概59上下——对比旧款降不少。有趣的是,全覆盖隔震棉连底盘也包住,据维修师傅讲以后钣金维修要注意别撕坏,不然异响麻烦事就来了。
内饰设计依旧延续蜂巢状贯穿出风口,看着挺简洁。中控屏升级成10寸多一点,还支持CarPlay和华为HiCar互联,有8155芯片流畅度不错。同级别液晶仪表普及率其实不高,新思域直接给到10寸整块屏幕。有一次群友吐槽语音助手反应慢,其实升级固件之后基本不卡壳。另外SENSING 360辅助系统,这回雷达数量变成五颗,实现全速段L2跟随——高速上跟车距离控制更准些,我亲自试过误差很小,不过市区偶尔遇见电动车乱窜还是得手动干预一下。
底盘悬挂一直是本田拿手活,新思域坚持用麦弗逊+后多连杆布局,而且后悬挂衬套改成液压式,通过减速带的时候二次跳抑制明显好于扭力梁结构(听技师说28%的提升)。多连杆成本摆在那,所以价格一直下不来。不像某些品牌靠简单结构拉低售价,本田死磕操控舒适性这个传统倒是没丢掉。但要注意,多连杆日常养护成本稍微高点,比如胶套损耗早的话三四年可能要换一次,不便宜啊!
冷门配置方面,其实还有座椅记忆功能,只在顶配才有;主驾驶带电动腰托,对腰不好的人来说算贴心。此外自动驻车功能灵敏度较高,在坡道等红灯时不用死踩刹车,但偶尔遇见极端情况(比如冰雪路面)会短暂失效,这是销售悄悄提醒我的“小毛病”。
行业八卦插一句:去年东莞一家4S店爆出来事故,说新思域碰撞表现超预期,因为ACE框架溃缩区域设计巧妙,把冲击力有效引导到了A柱之外。所以网上那些“纸糊本田”梗,现在已经没人提啦。这种细节只有懂行人才聊得出来,一般消费者根本不会关注这些焊点数之类的数据……
至于未来行情嘛,小道消息讲年底或许裸价还能再松几千,到时候合资混动甚至入门纯电压力都会更大。不过买燃油版图省心是真话,我们街坊几个老哥都认这个理。“关键你想啊,就算一年六千五百块钱的油费,要是能安稳开几年,也值。”
最后补充一句,上个月群里有人问保养周期,其实厂家建议每7500公里或者半年进站,但老司机一般拖到9000-10000才去。不过千万别偷懒漏检空滤,否则影响动力输出还容易积碳,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