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10月,一汽奥迪A5L上市才两个月,就已经拿下了破万的订单,单日交车也刷新了千台的纪录。
这份耀眼的成绩单背后,隐藏着一汽奥迪在过去半年里不断动作。大约一周前,北京中升裕迪的新展厅刚刚开张,说是要完善销售和服务的网络布局;几乎在同期,营销体系的调整也宣布全部完成,强调要以客户为核心,打破以往的老旧思路。
要是在五年前,A5L这样的订单数可能说不上多出彩。到2020年,一汽奥迪整个年度的销量还能冲到72万多辆的高位,可之后就一路走低了。
到2021年,销量滑到了70多万,2022年更是直接降到63万多辆,到了2024年,销量一举跌到61万多,创下了近年新低。2025年前六个月的成绩更加惨淡,卖出不过28万多辆,比去年同期少了10%,降幅还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这波下降趋势可不光是一汽奥迪一个人的事,整个高端豪华车市场都难挺过,今年九月全国高端车的零售量比去年少了点儿,市场份额也缩水了不少,传统品牌的日子比合资品牌还难熬。
为了扭转下滑的局势,一汽奥迪在人员调动上可是下了功夫,2025年那一年,仅高层的变动就来了三次。
一月的时候,刘洪涛从红旗海外营销部调到一汽奥迪,担任网络副总经理,梁梁从一汽办公室调到负责市场。到五月,蔡宇又接手了刘洪涛的网络业务,刘洪涛则转向代理销售。九月,郭永锋直接接替李凤刚,成为一汽奥迪销售公司的执行副总经理,全面负责销售、售后和品牌推广。
本来想着了解李凤刚当时的想法,结果发现他当时推动的“油电共进”其实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到2023年,他接手这个岗位时,电动化转型已经成了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不过市场的反应一直跟不上脚步。
换上郭永锋之后,虽然他在一汽体系混了20多年,管理、营销都干过不少活,但一上岗就得应对销量掉队和电动化的双重压力,挺不容易的。人事一调整,产品线和价格也都跟着变来变去。
8月,凭着PPE纯电平台打造的Q6Le-tron家族正式亮相,还是搭载了华为的乾崑智驾技术,这事儿算是一汽奥迪在电动化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啦。
实话说,这车的市场表现真是差强人意,8月和9月加一块儿才卖出了2200辆。
看看整个新能源市场,这两个月的份额都超过了55%,而且从一月到九月,全国新能源车的产销总量比去年多出了三成多。至于Q6Le-tron,连行业的平均水平都没能追上去。
油车方面,一汽奥迪搞了个降价操作,2025款A3改款的指导价从16万多到20万多,跟2024款比,便宜了差不多4万。有的经销商报价甚至掉到了12万多。
这步棋可能有点仓促,但也是走投无路的结果。现在自主品牌的豪华车型越搞越多,配置都挺丰富,而且价格也不贵。以前那种靠品牌溢价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不降价的话,消费者反而不会买账。
渠道方面的变化也在进行,北京中升裕迪展厅的开张可不是普通的开新店,而是为了优化北京市场的网点布局,让客户看车更加方便顺手。
毕竟,现在买车的消费者,不光关注车本身,还特别看重服务的方便程度。尤其是在大城市里,网点多不多、离得近不近,直接左右他们的买车心情和决定。
不过,要说这种渠道优化到底能不能吸引到客户,还得看后续的服务跟得上不跟得上。要是只开店不提高服务质量,怕是效果不会太明显吧。
把一汽奥迪这些作为整体行业的一部分来看,也就明白了,它遇到的难题其实也不是啥特殊情况。
目前咱们中国的豪华车市场正处于一种结构性的变动中,那些靠品牌和技术立身的老牌豪华品牌,也难免被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新势力的双重冲击撞上一下。
奥迪中国的总裁罗英瀚提到要“双线并行”,油车和电车同时推进,可是目前来看,电动车还没出现特别火的爆款,油车主要靠降价拉动销量。这种两头跑的策略,估计挺难长久坚持得住。
梁梁之前说的“不丢豪华底色,不突破安全品质底线”,这个想法没错,但如今的消费者更看重性价比和智能化,仅仅靠“豪华”两个字,可能未必能把客户留住。
就目前来看,一汽奥迪的动作更像是在“救急”,A5L的订单回暖也只是短暂的现象,要想真正打破局面,关键还是得靠电动化。要是年底推出的A6Le-tron还无法打开局面,未来两年的日子恐怕会变得更加紧张。
毕竟,新能源市场增长速度挺快的,要是不跟上步伐,竞争对手就会把市场份额抢去。
对于一汽奥迪来说,现在不是在犹豫“是不是要转向电动”这个问题,而是在琢磨“怎么转才能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买单”。是继续跟华为加深合作,还是在产品上更贴合中国用户的需求,这些问题得赶紧有个定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