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跑得快"是很多人面对洪水时的第一反应,但这个看似合理的逃生选择可能酿成悲剧。近日多地强降雨引发的洪涝灾害中,数起因驾车涉水导致的伤亡事件,再次敲响防洪避险的警钟。
专业救援队伍的数据显示,洪涝灾害中超过60%的车辆相关伤亡都源于盲目涉水。当水深达到30厘米时,大多数家用轿车就会开始漂浮;水位超过50厘米时,水流冲击足以将SUV等大型车辆掀翻。更危险的是,电动车遇水后可能存在电路短路风险,增加触电和自燃概率。
"开车逃离"之所以成为致命误区,关键在于低估了洪水的突发性和破坏力。城市内涝往往伴随井盖移位、暗流漩涡等隐藏危险,浑浊的积水下更难判断路况。山西某次洪灾中,一位司机描述:"眼看着前面车还能过,轮到我时水位突然上涨,转眼就淹到了车窗。"这种突发情况在强降雨中十分常见。
正确的避险策略应当是"弃车优先"。气象部门提醒,当接到暴雨红色预警时,停放在地下车库的车辆应提前转移至高处。若行车途中突遇积水,水深超过轮胎三分之一就该立即寻找安全路线撤离;若水位持续上涨,应当机立断弃车逃生,切记带上手机等通讯工具。山区行车更要警惕"水头"现象——远处传来的轰鸣声可能是山洪将至的信号。
防灾专家特别强调,比起交通工具,提前规划逃生路线更重要。每个家庭都应了解住所周边的地势高低,明确最近的避难场所。常备应急包中建议加入破窗器,车窗被淹时将成为救命工具。记住,洪水面前没有"老司机",保持敬畏才能守住安全底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