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新款宋L DM-i上市,售价13.98万起
2025年10月,比亚迪又扔重磅炸弹,新款宋L DM-i上市,13.98万起售价要把合资车逼疯?
2025年10月23日,比亚迪宋家族迎来"双车齐发"大动作——2026款宋L DM-i和宋Pro DM-i正式上市,其中宋L DM-i限时售价13.98万-15.68万元。这消息一出,汽车论坛炸了锅:"这配置还卖13万多,合资车还咋活?""续航200km,这是要硬刚纯电车啊!"要知道,这可是2025年"金九银十"收官阶段,比亚迪甩出"续航暴涨加油耗新低加安全配置拉满"三连杀,摆明了要在10-15万级SUV市场"掀桌子"。这次上市的车型不是简单的小改款,而是把纯电续航从之前的112公里拉到200公里,百公里亏电油耗从3.9升降到3.4升,还把云辇-C智能阻尼系统、TBC高速爆胎稳行系统这些以前只在高配车型才有的配置,全系标配了。那问题来了:13.98万起售的新款宋L DM-i,到底升级了啥,这价格能让多少燃油车"怂了"?咱今天就来扒个底朝天!
第一部分:2026款比亚迪宋L DM-i 续航暴涨到200km,比亚迪这次到底憋了什么大招?
先敲黑板划重点:2025年10月23日上市的2026款宋L DM-i,官方指导价13.98万-15.68万元,最核心的变化就是纯电续航飙到200公里,百公里亏电油耗低至3.4升。当时很多人嘀咕:"不就是改个续航嘛,能有多大变化?"结果一看配置单,真香警告——这哪是小改款,分明是"技术大换血"!这次新车最狠的地方在于,它不是简单地把电池做大,而是通过第五代DM技术的全面升级,让整车的能耗管理达到了新高度。比亚迪这次玩的是系统性革命,从发动机热效率、电驱效率到电池能量密度,每个环节都挤出了新的潜力。
第一个突破点就是续航捅破200km天花板,插混也能当纯电开。新车纯电续航高达200公里,这意味着用户充电一次,足够通勤两周,甚至周末还能去郊外打个来回,纯电出行成为绝对主力。这可不是虚标的数据,按照大多数人每天往返30-40公里的通勤距离,200公里纯电续航能跑整整一周,如果家里能装充电桩,一个月的用车成本可能就是几十块电费。即便是跨城通勤比如从郊区到市中心单程50公里,来回100公里,充一次电也能撑两天,根本不需要烧油。对比同级竞品,唐DM-i最高续航115公里,问界M5增程版纯电续航150公里,宋L DM-i把"插混当纯电用"这事儿玩明白了。这背后的技术支撑是比亚迪插混专用刀片电池,能量密度比上一代提升了15.9%,同样的电池体积能塞进更多电量,而且充电效率也高,快充模式下半小时就能充到80%。
第二个杀手锏是亏电油耗降到3.4升,没电了还比燃油车省。百公里亏电油耗低至3.4升,这油耗水平连丰田本田的混动车都得"打脸"——丰田卡罗拉双擎市区油耗4.5升,本田CR-V混动综合油耗5.5升,宋L DM-i没电了还能3.4升,谁听了不迷糊?这个油耗是怎么做到的,核心是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搭载的1.5L骁云插混专用发动机,热效率高达46.06%。什么概念,传统燃油车发动机热效率一般在38-40%,意味着烧100块钱的油,有60块钱都浪费在热量上了,真正转化成动力的不到40块。而宋L DM-i的发动机热效率46.06%,烧100块钱的油能有46块钱转化成动力,浪费的热量大幅减少。再配合高效电驱系统,EHS电混系统综合工况效率达到92%,能量流动路径的损耗被压到最低,每一滴油都被榨干用尽。媒体实测数据显示,宋L DM-i最低馈电油耗甚至能跑到3.13升,官方公布的3.4升显然是在"反向虚标",实际表现比宣传的还要好。
第三个核心升级是全系标配"保命神器",高速爆胎也不慌。2026款宋L DM-i全系标配TBC高速爆胎稳行系统,这是同级首搭。这套系统有多牛,在140公里每小时时速内爆胎可以快速介入控车,能实现"横、纵、垂"三维控车,不仅能降低车辆左右横摆幅度,横向偏移控制在75厘米内,还可控制上下俯仰带来的风险,避免因失控引发危险。说人话就是:高速上万一轮胎炸了,车也不会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乱窜,系统会自动帮你稳住方向盘,让车平稳减速停下来。这配置以前只在30万以上豪车上见过,比如奔驰GLC、宝马X3才有类似的爆胎安全系统,现在13万多的车就全系标配了,合资车听了估计得连夜开会改方案。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配置就是云辇-C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也是全系标配。这套系统能根据路面情况自动调整悬架软硬,过坑洼路段的时候悬架会变软,吸收掉颠簸,后排老人不会因为颠簸晕车,孩子在安全座椅上也能安稳睡觉。高速过弯或者并线的时候,悬架又会自动变硬,给车身好的支撑,让车开起来稳。以前这种"魔毯悬架"都是仰望U8那种百万豪车的专属,现在比亚迪把技术"下放"到13万级车型,这操作属实有点"杀疯了"。
当时很多人觉得插混车就是"油电两掺和",能省点油就不错了。结果宋L DM-i这一波"打脸"——200公里续航能当纯电车开,日常通勤基本不烧油,周末出游也能纯电搞定。就算真没电了,3.4升的亏电油耗比燃油车还低,一公里不到两毛钱。再加上全系标配云辇-C和TBC这些"黑科技",安全配置比豪车还顶,这才叫"技术降维打击"!
第二部分: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 第五代DM技术到底牛在哪,为啥能把油耗压到3.4升?
可能有人要问:凭啥比亚迪能把插混SUV的油耗压到3.4升?这背后藏着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的硬核实力,这套技术不是某个零部件的升级,而是整个动力系统的重构,从发动机、电驱到电池,每个环节都经过了深度优化。比亚迪在插混技术上已经积累了十几年,从2008年第一代DM技术开始,经历了四次迭代,每一代都在刷新行业认知。第五代DM技术是在2024年5月28日正式发布的,首搭车型是秦L DM-i和海豹06 DM-i,当时就创造了百公里亏电油耗2.9升、综合续航2100公里的纪录,把全球插混技术的天花板又抬高了一截。宋L DM-i搭载的就是这套第五代DM技术,虽然因为SUV车身高、风阻大,亏电油耗从轿车的2.9升增加到3.4升,但在同级SUV里依然是碾压级的存在。
先看技术原理:混动专用发动机加上超高效电驱。第五代DM技术的核心是比亚迪自研的1.5L骁云插混专用发动机,热效率高达46.06%,这个数据已经获得了中汽研的权威认证,是目前量产发动机的世界纪录。为了达到这个热效率,比亚迪在发动机上用了一堆"黑科技":16比1的高压缩比、深度阿特金森循环、催前取气EGR技术、高能点火系统、精细化热管理等等。这些技术听起来很专业,说人话就是让发动机燃烧充分,浪费的热量少,把每一滴油的能量都榨干。发动机最大功率74千瓦,最大扭矩126牛米,虽然参数看着不高,但因为热效率极高,实际表现一点不弱。再配合EHS电混系统,这套系统采用双电机设计,功率密度从上一代的65千瓦每升提升到75千瓦每升,综合工况效率达到92%。什么意思,就是电机工作的时候,能量损耗非常小,输入100度电能输出92度的有效功,剩下8度才是损耗。对比传统燃油车变速箱的传动效率只有85-90%,电驱系统的效率优势非常明显。
再看实测数据:媒体实测油耗比官方还低。有媒体实测宋L DM-i最低馈电油耗可以达到3.13升每百公里,官方公布的3.4升显然是在"反向虚标"。这操作属实罕见——别人家车企都是"正向虚标",实际油耗比宣传高,比如某些日系车号称百公里5升,实际开起来得6升多。比亚迪倒好,实测比官方数据还省油!为啥会这样,因为比亚迪的测试工况比较保守,采用的是NEDC标准,这个标准模拟的是比较理想的驾驶环境。而媒体实测往往是在极限的省油驾驶模式下跑出来的,比如全程匀速巡航、尽量少刹车、开启ECO模式等等。但即便是正常驾驶,宋L DM-i的亏电油耗也能稳定在4升以内,这已经是同级SUV里的天花板了。拿本田CR-V混动来对比,这车号称是混动标杆,市区综合油耗5.5升,高速巡航能降到5升左右,宋L DM-i亏电状态都能跑3.4升,比本田混动还省1-2升,这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最后看用车成本:每公里不到两毛钱。日常通勤用家用充电桩,每公里成本不到1毛钱,比坐地铁还划算,咱算笔细账:假设一年跑2万公里,其中1.5万公里纯电通勤,家用充电桩一度电5毛钱,百公里耗电约15度,成本7.5元,1.5万公里总成本1125元。剩下5000公里长途用油,百公里3.4升,油价按7元每升算,百公里成本23.8元,5000公里总成本1190元,一年下来总成本:1125元加1190元等于2315元。同样跑2万公里,燃油车百公里油耗8升,总成本:2万公里乘以8升乘以7元除以100等于11200元,一年省下来将近9000块,三年就能省出一台五菱宏光MINI EV了!插混车还能享受绿牌,不限行不限购,这隐性价值也得值好几万。
这技术突破不是"堆配置"能实现的,而是比亚迪十几年混动技术积累的"厚积薄发"。刀片电池、骁云发动机、EHS电混系统全是自研,掌握了核心技术,成本控制住了,才敢把价格压到13.98万,还能全系标配云辇-C、TBC这些"黑科技"。别的车企要么技术不行,要么有技术但成本降不下来,只能在高端车型上用,比亚迪不一样,人家是全产业链布局,从电池到电机到电控全都自己干,中间环节的利润都省了,这才能把好技术用到10多万的车上。这就是技术实力和产业链优势的双重碾压!
第三部分:2026款比亚迪宋L DM-i 13万级SUV市场要变天,合资车和自主品牌谁最慌?
现在问题来了:宋L DM-i这一波"续航加油耗加配置"三连杀,到底会搅动多大的水花,哪些车企会被"打脸"?咱们从几个维度来分析这件事的影响。
从价格带看,宋L DM-i覆盖合资燃油车和自主插混车的主力区间。2026款宋L DM-i售价13.98万至15.68万元,这价格区间正好卡在本田CR-V燃油版指导价16.98万起、丰田威兰达燃油版17.18万起、长安CS75 PLUS混动版14.58万起的主力区间,咱们仔细对比一下:本田CR-V燃油版1.5T发动机,百公里油耗市区得7-8升,高速也得6升多,一年跑2万公里油费得1万多。宋L DM-i亏电才3.4升,一年油费2000多,省下来的钱够交3年保险了,丰田威兰达配置寒酸,连座椅加热都要选装,中控屏还是老式的非触摸屏,智能化配置基本为零。宋L DM-i全系标配15.6英寸悬浮中控屏、云辇-C、TBC、前排座椅加热通风,高配还有座椅按摩和车载冰箱,这配置差距不是一星半点,长安CS75 PLUS混动版虽然也是插混,但纯电续航只有70公里,亏电油耗4.5升,比宋L DM-i高了整整1升多。可以说,宋L DM-i在"续航加油耗加配置"三项核心指标上,至少有两项是同级最优,剩下一项也不输。
从用户群体看,精准狙击"家庭第一台车"人群。宋L DM-i的目标很明确——预算15万内、想买SUV、在意用车成本、对空间和配置有要求的家庭用户,这些人是谁?可能是刚结婚要买第一台车的年轻夫妻,也可能是家里有老人孩子需要换大车的二胎家庭,还可能是生活在二三线城市预算不多但想要品质的务实派。这些人以前买车很纠结:买合资燃油车吧,品牌有面子但油耗高用车贵,一年油费得1万多,配置还寒酸,买自主燃油车吧,便宜是便宜但动力弱配置差,开两年就各种小毛病,买纯电车吧,续航焦虑太严重,冬天续航打骨折,跑长途根本不现实。现在宋L DM-i来了:13万多就能买到续航能当纯电开、没电油耗还超低、配置比豪车还顶的插混SUV,谁还会将就?日常市区通勤纯电搞定,一个月电费几十块,周末带家人郊游,200公里纯电续航来回够用,过年回老家跑长途,满油满电综合续航1630公里,半路根本不用加油。这种"短途用电长途用油"的灵活性,是纯电车和燃油车都给不了的。
从市场趋势看,插混正在"绞杀"燃油车。2026款宋L与宋Pro DM-i的同步更新,是比亚迪在主流SUV市场的一次体系化升级,通过提升续航、强化底盘与智能配置,在同级别产品中的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数据也能证明这个趋势:2025年1至9月,国内插混车销量同比增长超80%,燃油车市场份额跌破40%。宋L DM-i这种"续航长、油耗低、配置高"的产品一出,合资燃油车的生存空间会进一步被压缩,为啥?因为消费者不傻,同样的预算,燃油车能给的就是品牌溢价和情怀,实际用车体验远不如插混。比如花17万买台本田CR-V燃油版,品牌是有面子,但每年油费1万多,保养一次五六百,十年用车成本得15万,花14万买台宋L DM-i,每年用车成本2000多,保养简单,十年用车成本才3-4万,省下来的钱够再买台车了。宋L DM-i还能享受绿牌,不限行不限购,在北上广深这些限购城市,光一块绿牌就值好几万,这账一算,谁还买燃油车?
业内预测:宋L DM-i上市后,2025年第四季度的10至15万级SUV市场肯定要重新洗牌。要么合资车跟着降价增配,但成本降不下来,降价就亏钱,增配就亏,要么市场份额被比亚迪抢走一大块,看着销量一路下滑。这次真不是"狼来了",而是"狼群来了"!比亚迪不是一款车在战斗,宋L DM-i、宋Pro DM-i、秦L DM-i、海豹06 DM-i,10至20万价格带全覆盖,每款车都是"续航长油耗低配置高",合资车和自主燃油车的日子只会越来越难过。未来一两年,要么转型新能源,要么退出市场,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第四部分:2026款比亚迪宋L DM-i 网友吵翻了,这些疑问你也有吗?
宋L DM-i上市后,评论区成了"大型辩论现场",有人觉得真香,有人担心后期问题,咱挑几个典型问题聊聊。
第一个争议点是:"13万多买插混,不如加点钱上汉兰达混动?"有网友觉得,既然都买混动了,不如加5万上丰田汉兰达混动,指导价25.88万起,品牌有面子,保值率也高,开十年都不掉价。但细算总账就知道坑在哪了,汉兰达混动不能充电,纯靠油电混合,市区油耗还得5.5至6升,高速巡航也要5升左右,宋L DM-i能充电,纯电续航200公里,日常通勤基本不烧油,长途也才3.4升。一年跑2万公里,汉兰达混动油费得8000多,宋L DM-i才2000多,一年省6000块,五年省3万块,十年省6万块,这省下来的钱,够买台小鹏G6了!汉兰达混动连个座椅按摩都没有,车机系统还是老掉牙的非智能系统,倒车影像都是低清画质,宋L DM-i全系标配云辇-C加TBC加座椅加热通风,高配还有座椅按摩和车载冰箱,智能化配置吊打汉兰达。保值率这事儿,新能源车确实不如燃油车,但架不住用车成本低啊,十年省下来的钱,够车贬值好几轮了,这账怎么算都是插混划算!
第二个担心是:"200公里续航是不是虚标,冬天会不会大缩水?"也有网友担心,200公里纯电续航是CLTC工况理想状态测的,实际能跑多少,冬天会不会像纯电车那样"腰斩"?比亚迪这次配了电池恒温系统,冬天低温下会自动给电池加热,保持最佳工作温度,实测数据显示,北方冬季零下10摄氏度续航损失约15至20%,约160至170公里,比纯电车损失30至40%强太多。日常市区通勤完全够用,就算冬天打个8折,160公里也能跑一周,谁还担心续航焦虑?而且插混车最大的优势就是没电了还能烧油,不像纯电车冬天续航腰斩了就得找充电桩,宋L DM-i冬天续航缩水到160公里,实在不够用了切换到混动模式,3.4升的亏电油耗也比燃油车省,这才是真正的"无焦虑出行"!
第三个疑问是:"配置这么高,后期维修保养会不会很贵?"还有人担心,云辇-C、TBC这些高科技配置,万一坏了修起来是不是很贵?比亚迪针对"三电系统"也就是电池、电机、电控提供首任车主终身质保,云辇-C和TBC属于车身稳定系统,质保期8年或15万公里。而且比亚迪全国有3000多家服务网点,配件供应比合资车还便捷,不像某些新势力品牌只在一线城市有店,二三线城市修车都要跑几百公里,日常保养成本方面,插混车没有变速箱油、火花塞这些易损件,每次小保养就换个机油机滤,200至300元搞定,比燃油车还省心。就算云辇-C或者TBC真出了问题,过了质保期自费修,也就几千块钱,比燃油车换个变速箱便宜多了!
结语:2026款比亚迪宋L DM-i 比亚迪又给插混市场"上了一课"!
2025年10月23日,2026款宋L DM-i与宋Pro DM-i同步上市,这一战就能看出:比亚迪早就不只是"造车"的厂了,人家现在玩的是"技术降维打击"。13万多的SUV,续航能当纯电开,200公里足够日常通勤一周,没电油耗还比燃油车低,3.4升的亏电油耗吊打一众日系混动,安全配置拉满,云辇-C加TBC全系标配,舒适性和安全性直追豪车,还把价格压得死死的,13.98万起售,比同级合资燃油车便宜好几万。这哪是卖车,分明是给同行"立规矩"!SUV正式迎来了油耗"3"时代,下次再有人说"插混车不实用",咱就把宋L DM-i的配置单甩过去:续航能跑、油耗超低、配置拉满,13万多还要啥自行车?
重要的是,宋L DM-i的出现,证明了中国品牌在新能源技术上已经全面超越合资品牌。十年前,咱们还在仰望丰田的THS混动、本田的i-MMD混动,觉得那是不可超越的技术壁垒,现在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发动机热效率46.06%,百公里亏电油耗3.4升,纯电续航200公里,这些数据全面碾压日系混动。而且比亚迪不是一家在战斗,长城、吉利、奇瑞、长安都在搞混动,中国品牌在插混技术上已经形成了集团优势,未来几年,插混车会进一步挤压燃油车的生存空间,新能源渗透率会从现在的50%提升到70%甚至更高。那些还在抱着燃油车不放的合资品牌,醒醒吧,时代变了!
最后灵魂拷问:如果预算15万内买家用SUV,你会选"技术拉满"的宋L DM-i,还是"油老虎"的合资燃油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