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车帝国黄昏 中美联合绞杀 转型之路何在

#科学颜论进行时#

日本汽车帝国黄昏 中美联合绞杀 转型之路何在

曾经笑傲全球的日本汽车工业,如今正站在悬崖边缘。

利润暴跌。市场萎缩。技术路线失误。

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

▍ 惨淡经营现状

日本七大车企利润集体崩盘。日产暴跌78%。三菱暴跌75%。就连一向坚挺的丰田也大跌28%。这已是连续第二个季度利润下滑。

寒冬警报已经拉响。

中国市场表现尤为惨淡。日系车在华市占率从超23%跌至仅10%出头。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被自主品牌抢走。丰田连续三年销量"退步"。本田跌至2014年以来低位。日产更是跌至2008年以来最低。

就连被视为"日系车后花园"的东南亚市场,日本车也被中国车打得节节败退。

▍ 战略误判的苦果

日本汽车业的困境源于其因循守旧。在汽车产业转型时,日本押注氢动力技术。虽然拥有许多相关专利和技术储备。但中国和美国选择了电动汽车的发展方向。

日本押错了宝。

氢能源路线并未得到全球主要大国的广泛认同和跟进。全球83%的氢能源专利虽然属于日本。但这并不能确保其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中的主导地位。

日本汽车帝国黄昏 中美联合绞杀 转型之路何在-有驾

中美欧等大国一致选择了电动车路线。通过补贴政策和庞大的国内市场推动电动车产业快速发展。最终使电动车取代氢能源成为主流。

▍ 深层结构性问题

日本汽车产业面临日益突显的结构性问题。

劳动力短缺趋势加剧。既有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人口减少的社会因素。又与日本年轻一族对汽车产业兴趣减弱密不可分。

年轻一族购车意愿下降。生活在城市地区的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便捷的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而不愿意购买汽车。因为还需要承担车辆检测费、保险费、停车费和汽油费等支出。

半导体元件供应也受到影响。汽车驾驶辅助系统离不开半导体元件。汽车产业对半导体元件的刚性需求正不断扩大。然而当前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半导体元件。给汽车产业的半导体元件稳定供应造成不小压力。

▍ 艰难转型之路

面对困境,日本汽车产业开始艰难转型。

日本汽车帝国黄昏 中美联合绞杀 转型之路何在-有驾

日本政府公布了未来10年日本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战略方案。重点包括软件定义汽车(SDV)、无人驾驶出租车、汽车数据价值等。SDV的开发被视为重中之重。

方案提出到2030年。使日本汽车厂商在全球范围内销售1100万~1200万辆SDV汽车。占据全球份额的三成。

日本政府鼓励丰田、日产、本田等日系车企。整合各自在AI和半导体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在芯片、AI、高精地图、虚拟仿真、网络安全等7个关键领域展开合作。

丰田已经先后与比亚迪、华为、腾讯等中国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分别指向三电、智能驾驶、AI、大数据等。本田则选择与索尼、IBM等"牵手"。日产也牵手百度。在AI与智能汽车领域开展战略合作。

▍ 前景展望

日本汽车工业的衰落恰似江户时代的"锁国政策"。当全球产业革命浪潮汹涌时。过度沉迷于既有技术优势的"加拉帕戈斯化"终将付出代价。

但历史总是充满辩证。本田已联合索尼开发L4级自动驾驶。丰田固态电池技术可能在2027年量产。

正如丰田创始人丰田喜一郎所言:"危机不是终点,而是新生的开始。"

日本汽车帝国黄昏 中美联合绞杀 转型之路何在-有驾

这场百年汽车工业的权力更迭。或许才刚刚进入第二篇章。

日本汽车产业需要认清形势。审慎决策。既要坚持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又要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寻求平衡和突破。

否则。一切挣扎可能真的只是徒劳而已。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