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i8,延期一年上市,背负着巨大的期望——无论对内,还是对外,这款车都意味着理想的纯电路线生死存亡的一战。i8如果再败,理想的纯电梦等于被市场判了死刑。这话虽然狠,但它代表了投资人、管理层、供应链,甚至路人甲乙丙丁的真实心声。一台新车寄托着重振士气、重塑形象、拉回增长曲线等多重使命,但i8的路,从一开始就不平坦。
2024年初,理想MEGA上市折戟,加上L系列遇冷,公司内部气氛一度低迷,仿佛全公司都陷入了「MEGA阴影」里。经过复盘,李想干脆在内部信认栽,承认被销量绑架,用户价值和经营效率都没照顾好。内部认错后,公司架构大挪移,三个产品线分别对应高、中、低档市场。i8所在的“第二战场”成了理想未来增长的权杖与护身符。
但光有架构变化解决不了实质问题。i8原本与MEGA同门,一个“小MEGA”,家族式大屁股造型,初衷没错,结果用户不买账。多轮讨论后,团队果断把MEGA独立出来做品牌符号,纯电SUV另立门户,启用“i”系列,既避免了MEGA气质的传染,又和增程L系列Li字谐音补足品牌完整性。
确定了路线,接下来是细节打磨。这过程中,理想高层几乎每天关在会议室讨论产品方案,谁都明白现在输不起。为了追求家族辨识度、极致空间和低风阻,i8牺牲了前备箱,用空间换舒适。理想设计师们斥巨资,砸掉原设计重开模具,只为确保“六座大空间”,不让一寸空间浪费。最终,i8实现了媲美MPV的内部空间,外加轿车级乘坐舒适感和SUV通过性,目标用户很明确——经历人生变化的家庭第二辆新能源车。
但团队也有自知之明,跨界车历史上死尸遍野,庞蒂亚克Aztek和克莱斯勒Pacifica都是前车之鉴,唯有深刻洞察用户才是正道。雷克萨斯RX“用轿车平台做SUV”,只因丰田深知车主真正需求。理想i8这次也放下了原来的“闪电战”心态,变得更加务实。销量目标从80万下调到50万,不再自嗨“大跃进”,首要是让产品能够对“家庭中坚用户”有说服力,而不是被销量绑架。
对于产品,“不找借口,只找解决方案”成了口头禅。比如CDC减震方案,团队反复切换双阀和单阀,只为拿到最优驾驶体验。张骁亲自下场试车,体验细节问题,一个员工般地抠每一处座椅包裹性和主驾歇脚点,李想也时刻充当产品体验官。他们逐步意识到,“只有经历风雨、对产品斤斤计较的老兵,才能打赢没有退路的仗。”
理想也清楚,纯电需求分化远强过手机市场,中国幅员辽阔,南方人用得爽,北方却依旧有补能焦虑,主流审美和技术突破都需时间培育。正因如此,i8开启了理想史无前例的“预售”模式,既为正式定价探探水,也告诉市场:“今年别考我们的KPI,看长期用户口碑。”
理想的功课其实很简单——不谈销量神话,只关注产品是否解决真实家庭用车需求。“8系尺寸、9系空间”、“三排平权”、5C超级快充,都是服务于这一核心。i8不再追求极致感,而是做了一次回归务实的修正。行业同质化、价格战越卷,实力才是胜负手。
而竞争的对手们也没闲着。特斯拉Model Y L、华为问界M8纯电版、小米、乐道L90轮番上阵,理想已不可能再用“辨识度”活在自我的小世界。任何一点决策失误,都会被市场撕咬,从产品定义、发布节奏、营销打法到创始人发言,理想都拧紧一根弦。
今年的i8,是理想放慢脚步、收敛欲望、往内修炼的一步棋。新能源车市已进入“慢热期”,闪电战玩不转了,汽车消费也不是单一场景。理想i8何去何从,还需下半年见分晓:它要在空间、体验、补能三座大山间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打一场输不起,但也不必一战定乾坤的持久仗。
市场终究不会只看一时风头。i8既是理想的自我救赎,也是一次对懂市场、懂用户、懂产品的彻底考验。谁能最终立住?还是那句老话——市场从不惯毛病,认真你就赢了。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