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保时泰”到年销14辆,破产大戏终落幕

最近,关于众泰汽车的一则消息,让很多人感到唏嘘不已。

这家曾经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掀起过巨大波澜的公司,它最后一条还有点样子的生产线,位于重庆分公司的总装线,被法院强制拆除了。

这个行为,基本上就是给众泰汽车这些年一直喊着的“复工复产”画上了一个句号,而且是一个很不体面的句号。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从“保时泰”到年销14辆,破产大戏终落幕-有驾

一家曾经年销量超过三十万辆的车企,怎么会沦落到连生产设备都保不住,要被拆了抵债的地步?

这背后的一系列事情,值得我们好好聊一聊。

说到众泰,很多人脑海里第一个跳出来的词可能就是“保时泰”。

没错,就是那款几乎一比一复刻了保时捷Macan的众泰SR9。

在那个时候,众泰汽车靠着这种“模仿”战术,确实是火得一塌糊涂。

你想想看,花十几万块钱,就能买到一辆外观和上百万的豪车几乎一模一样的车,这对很多预算有限但又想追求面子的消费者来说,吸引力是巨大的。

当时,众泰SR9火到什么程度?

不仅不愁卖,甚至还要加价好几万才能提到车。

这在当时的国产车里,可以说是独一份的现象。

靠着这种模式,众泰迅速扩张,它的产品线里,你能看到很多熟悉的身影。

比如T600看着像奥迪Q5,SR7又和奥迪Q3有几分神似。

这种简单直接的办法,让众泰在2016年达到了自己的巅峰,一年卖出了超过33万辆车,这个成绩在当时是非常亮眼的。

一时间,众泰似乎找到了一条成功的捷径,通过满足市场上一部分特殊的消费心理,迅速占领了市场份额。

从“保时泰”到年销14辆,破产大戏终落幕-有驾

那时候,谁也不会想到,这座看起来高大华丽的楼,地基却是松散的。

问题很快就暴露出来了。

汽车毕竟是一个复杂的工业产品,不是光有一个好看的外壳就行了。

外观可以模仿,但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些核心技术,是模仿不来的,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和真金白银的投入。

众泰的车主们很快就尝到了苦头。

网络上关于众泰汽车质量问题的投诉越来越多,变速箱漏油、刹车失灵、车身各种异响、电子系统频繁出故障,这些问题层出不穷。

很多车主表示,自己的车不是在修理厂,就是在去修理厂的路上,有的人一辆车修了十几次都解决不了问题。

当一个汽车品牌给消费者的印象从“开出去有面子”变成了“修起来要人命”的时候,它的口碑也就崩塌了。

信任一旦失去,再想建立起来就难了。

除了自身产品质量不过硬这个内因,外部市场的变化也给了众泰沉重一击。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不断进步,以及国家政策的引导,整个行业开始向着更高技术、更高品质的方向发展。

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和“国六”排放标准的实施,对所有车企都是一次大考。

那些一直坚持自主研发、投入巨资搞技术的车企,比如比亚迪,就在这个转型期抓住了机会,强势崛起。

而众泰呢?

从“保时泰”到年销14辆,破产大戏终落幕-有驾

它一直以来依赖的都是一些老旧的发动机技术,面对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它的很多车型根本无法达标,一夜之间就从市场上的抢手货变成了卖不动的库存。

更糟糕的是,众泰在最辉煌的时候,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盲目扩张。

从2013年开始,公司投入了数百亿资金,在全国各地大举兴建生产基地,摊子铺得非常大。

当时的想法可能是想通过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抢占更多市场。

但没想到市场风云突变,当车卖不出去的时候,这些庞大的厂房和闲置的生产线,就成了压在自己身上的沉重包袱,每天都在产生巨大的维持成本。

后来,随着它的母公司铁牛集团破产,这些曾经被视为骄傲的生产基地,要么被银行拿去拍卖,要么被地方政府转租给了像长城汽车这样的同行,实在令人感慨。

当然,在彻底倒下之前,众泰也进行过挣扎。

2021年,一家名为江苏深商的公司带着20亿资金入主,试图重整众泰。

当时,这个消息给了市场和很多人一线希望,大家都觉得众泰这回可能要起死回生了。

公司也高调宣布,要恢复生产,主打车型就是T300,甚至还接到了一些海外订单。

一切看起来似乎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但现实远比计划要残酷。

两年多时间过去了,这20亿资金基本上也花得差不多了,但大家期待的汽车批量生产,却始终没有实现。

从“保时泰”到年销14辆,破产大戏终落幕-有驾

所谓的“复工复产”更像是一场表演,雷声大雨点小。

直到这次重庆生产线被法院强制拆除的消息传来,大家才彻底看明白,众泰已经没有能力再造车了。

那条总装线,是它宣称用来生产“救命稻草”T300的最后希望,现在连这个希望都被拿去抵债了,这无疑是宣告了这场自救行动的彻底失败。

我们再看看众泰现在的财务状况,可以说是惨不忍睹。

根据公开的财报,公司在2024年一整年,总共就卖了14辆车。

而与此同时,公司高管们的年薪却依然是百万元级别。

一边是企业经营几乎停滞,一边是高管拿着高薪,这种巨大的反差让人觉得非常魔幻。

公司的净资产也从2023年底的12亿多,锐减到2024年第一季度的1.31亿,并且还在不断减少。

按照这个速度下去,公司距离退市已经不远了。

从曾经的“国民豪车”神话,到现在生产线被拆解变卖,众泰汽车用自己的经历,给我们上了一堂非常生动但又沉重的课。

它告诉我们,做企业,特别是做汽车这样的制造业,是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的。

单纯靠模仿和营销,或许能获得一时的成功,但没有核心技术、不重视产品质量,终究是空中楼阁,风一吹就倒。

看看现在那些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中国品牌,哪一个不是在研发上投入了巨大的心血,经过了多年的技术沉淀,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众泰的结局,可以说从它选择走上“皮尺”道路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

一个汽车企业,如果连自己的生产线都保不住,那就相当于一个厨师没有了锅,一个士兵没有了枪,剩下的也就只有一个空壳子了。

它的故事,是中国汽车市场从野蛮生长走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也警示着所有从业者,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搞研发,才是企业长久生存下去的唯一正道。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