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了20年车展我才发现:这根本不是卖车,是宗门大比

别跟我提什么“长歌奋进,一路生花”,听着就像是给某个快要倒闭的KTV写的宣传语。现在的车圈,哪有什么长歌,都是战歌,不,是挽歌。还生花?生的是火花,是车企老板们脑子里爆出来的火花。

逛了20年车展我才发现:这根本不是卖车,是宗门大比-有驾

泰安这个广电车展,说是二十年时光淬炼,听起来特别有传承感,特别典中典。但讲真,在今天这个时间点,你办一个车展,性质已经完全变了。这不是什么“品牌形象的重要舞台”,这就是一个大型的线下清库存甩卖会,一个汽车行业的双十一,一个把所有经销商都逼到墙角的修罗场。你以为舞台上的是西装革履的销售精英?不,那都是被逼上梁山的角斗士,唯一的KPI就是把车变成钱,不然下个月连西北风都没得喝。

所谓“服务行业、惠及市民”,这话术就跟渣男说“我都是为了你好”一样,听听就得了。什么叫服务行业?最好的服务就是直接把价格打到骨折,让友商直接关门,这就是对行业最大的贡献。什么叫惠及市民?就是把去年卖三十万的车,今年十五万就交个朋友,这才是真的惠及。其他的,都是虚的,都是不务正业,都是整那些花里胡哨的。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去过太多这种车展了。以前的车展,大家还装一下,讲讲技术,聊聊未来,一派和谐。现在的车展,你一进去,空气里都弥漫着一股火药味。每个展台都跟一个独立的军阀似的,大喇叭里放的不是音乐,是“骨折价”、“送终身保养”、“买一送一”,就差喊“买车送老婆”了。

销售小哥看你的眼神,都不像是看客户,像是看救命恩人。他不是在给你介绍车,他是在给你交代遗言,告诉你这台车可能是他们品牌在这个价位最后的绝唱了,你今天不买,明天他们公司可能就没了,就问你怕不怕?

这种感觉,就很像看玄幻小说里的宗门大比。每个品牌就是一个宗门,平时大家还讲点道貌岸然的规矩,到了这种时候,不装了,摊牌了。什么压箱底的功法、禁术,全都往外甩。这边一个“零首付闪电战”,那边一个“配置压缩毛巾大法”,上来就给你泡开,加大加大加大。更有甚者,直接自爆金丹,玩起了“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掀桌子式竞争。

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现在这些在地方车展上血拼的厂家,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最好的防守不是防守,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大家一起喝西北风,谁也别吃了。

在这种环境里,谈什么“升级座驾”、“了解行业最新趋势”,就显得特别黑色幽默。你真正能了解到的唯一趋势就是:卷,往死里卷。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这些车展销售的嘴里,只要他敢吹,就没有实现不了的功能,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智能座舱的未来不在芯片,在赠品,只要你买车,他能送你一个全家桶的智能设备,让你觉得不是在买车,是在进货。

逛了20年车展我才发现:这根本不是卖车,是宗门大比-有驾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一个地方车展比喻成修仙入门派大比,是不是有点太中二了?但讲真,这感觉一模一样。

当然,车展上也有奇行种。就是那些去看奔驰、去看特斯拉的人。他们就像是这场大乱斗里的NPC,完全免疫所有的价格魔法攻击。你跟他说隔壁的车便宜十万,配置还高,他会用一种看凡人的眼神看着你,然后淡淡地说一句,“那不是奔驰”。你跟他说国产电车续航更实,内饰更好,他会告诉你,“可是,那是特斯拉”。

坏了菜了,这就是品牌玄学。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他们的核心需求不是买一辆车,是维护自己的信仰。车展对他们来说,不是来比价的,是来朝圣的。他们是这场荒诞行为艺术里,最坚定的观众,也是最超然的演员。

所以,这个十一假期,你要是真想去市政广场看看,我劝你别抱着什么“选购家庭新车”的单纯想法。你要抱着一种上帝视角去看戏,去看一场盛大又悲壮的表演。看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品牌,如何放下身段,用最原始的方式肉搏。看那些销售,如何在崩溃的边缘,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去他妈的未来趋势,活下去!现在就要活下去!

在那些多元的车型里,你看到的不是工业设计的结晶,而是不同求生策略的具象化。在那些专属优惠里,你触摸到的不是厂家的诚意,而是他们动脉里喷涌而出的热血。

你以为最后的赢家是消费者?天真。最后的赢家,永远是那个能让你心甘情愿掏空六个钱包,还觉得是自己占了便宜的品牌。这是一种玄学,不讲道理。而我们大多数人,只是在这场戏里,捡到了一张打折的门票罢了。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