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业惊变!3年燃油车淘汰,5年仅剩5家,大佬们集体错判?

最近,国内汽车圈几位大佬的发言,真是让人听得心里一紧,感觉有点飘。

零跑汽车的CEO朱江明就放了个“卫星”,他说,再过三年,纯烧油的车可能就没了,最多也就是在一些汽车发烧友的车库里当个收藏品。

这个话听着就挺吓人的。三年时间,燃油车就消失了?这是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咱们满大街跑的奔驰、宝马、奥迪,还有丰田、本田、日产这些合资品牌,要么就得集体关门大吉,要么就得一夜之间变成新能源专家。

中国汽车业惊变!3年燃油车淘汰,5年仅剩5家,大佬们集体错判?-有驾

三年后燃油车就进博物馆?

可问题是,这些品牌的看家本领、核心竞争力,不都还在发动机和变速箱上吗?如果他们的燃油车彻底卖不动了,那转型搞新能源就能立刻站稳脚跟?这几乎不可能。

这等于是在说,三年后这些我们熟悉的合资车企,将全部撤出中国市场。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会觉得这太夸张了。别说三年,就是再过一阵子,想买油车的人肯定还大有人在,甚至有些电车车主都可能考虑换回油车。

近期的整体数据也透露出一个苗头,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往上走,越来越吃力。自主品牌的份额增长没那么猛了,反倒是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稳住了,甚至还有点回暖。

中国汽车业惊变!3年燃油车淘汰,5年仅剩5家,大佬们集体错判?-有驾

这说明什么?说明接下来还没买车的那批消费者里,有相当一部分人就是铁了心要买油车的。

J.D.Power的调研数据也很有意思,在西北地区,燃油车的保有量占比高达68%。这对很多人来说,不是情怀,是实实在在的需求。

油车的好处就是直接,随时随地都能走,没有续航焦虑。尤其是在农村或者北方天寒地冻的冬天,孩子上学、老人生病,有点急事一脚油门就走了。

你总不能在火急火燎的时候,先找个充电桩等上个把小时吧?或者大冬天续航打骨折,在最关键的时候给你撂挑子。

很多老司机就是喜欢开油车那种感觉,那种机械的操控感。而且燃油车发展了这么多年,技术成熟,配套设施也完善。

中国汽车业惊变!3年燃油车淘汰,5年仅剩5家,大佬们集体错判?-有驾

买车修车都方便,出点小毛病,随便一个路边店就能搞定。相对来说,二手车的发动机、变速箱也更让人放心,没有电池衰减的烦恼。

在农村那种坑坑洼洼的路况下,燃油车也确实更皮实耐用。它的工具属性,在某些特定场景下,是新能源车暂时无法完全替代的。

所以,说燃油车要消失,让这部分消费者怎么办?总不能硬逼着他们去用新能源车吧,这不现实。

自家发动机不香了吗

再说了,就算看我们自家的主流车企,像吉利、长城、奇瑞这些,谁家没有自己的燃油车产品线?而且我们的发动机技术,现在可不是吴下阿蒙了。

中国汽车业惊变!3年燃油车淘汰,5年仅剩5家,大佬们集体错判?-有驾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埋头追赶,发动机热效率都快冲到50%了,技术上跟国外的差距越来越小。

比如吉利,就把CMA架构里的电气化技术拿来反哺燃油车,那个国星系列的G-Power动力系统,热效率达到了44.26%。

还有奇瑞,那台4j16发动机号称是中国最强,是国内第一台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直喷发动机,技术在世界上都排得上号,早就出口到海外了。

早在2013年,日本的工业巨头川崎重工,还从奇瑞那里订购了7000台发动机,用来生产农用设备。

连日产都承认,“中国已经和过去完全不同”,中国的企业在非常认真地开发发动机,竞争力越来越强,让他们感觉到了危机。

中国汽车业惊变!3年燃油车淘汰,5年仅剩5家,大佬们集体错判?-有驾

事实上,燃油车一直是中国汽车出口的绝对主力,占比高达69%。如果纯燃油车真没了,三桶油的加油站大量关闭,养路费这些社会问题怎么解决?

更别提燃油车上下游那一整条庞大的产业链了,无数的供应商和相关产业都得倒闭,我们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发动机技术也得付诸东流。

这不等于自断一臂吗?国家的战略一直都是两条腿走路,新能源和燃油车并行发展。国外市场短期内更是以燃油车为主,我们没理由放弃这块巨大的蛋糕。

汽车圈不是手机圈

除了朱江明的观点,小鹏汽车的创始人何小鹏最近也提出了一个论断。他在和罗永浩的对话中说,中国车市的淘汰赛还得五年才结束,最后大概只会剩下5家车企。

中国汽车业惊变!3年燃油车淘汰,5年仅剩5家,大佬们集体错判?-有驾

罗永浩追问他,现在有谁是稳操胜券的?何小鹏的回答更绝:“我觉得目前没有一家拿到船票”。

这个判断,说白了就是把手机行业的发展规律,硬套在了汽车行业上。但这两种产品,差别可太大了。

手机市场确实容易形成赢家通吃的局面,头部品牌在资金、技术、生态上优势太明显,市场份额会迅速集中。

但汽车完全是另一回事。汽车消费的需求是极其多元化的。在新能源车崛起之前,燃油车市场就有近百个品牌,活到今天的也有几十个。

大家买手机,关注点相对集中。但买车,那真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中国汽车业惊变!3年燃油车淘汰,5年仅剩5家,大佬们集体错判?-有驾

有人就图空间大坐着舒服,有人追求最新科技,有人非大牌不买,有人是颜值控,有人就喜欢开车本身的操控乐趣。

还有人关心跑高速稳不稳,走山路行不行,更有人看重用车成本、智能驾驶、续航里程,或者就是信赖某个品牌的底盘和发动机技术。

这么五花八门的需求,决定了汽车市场必然是多元化的。你想让5家企业满足所有人的胃口,这怎么可能?消费者自己也不乐意啊。

看看现在的市场,传统豪强比亚迪、吉利、长安、长城、奇瑞,还有一汽、上汽这些“国家队”,再加上理想、小米、问界、小鹏、零跑这些新势力,哪个不是有自己的独门绝技和忠实粉丝?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不是五年之内就会轻易倒下的。

中国汽车业惊变!3年燃油车淘汰,5年仅剩5家,大佬们集体错判?-有驾

中国市场一年卖将近2500万辆车,未来出口个1000万到1500万辆也不是没可能,总盘子加起来有三四千万辆。就算有10家车企,每家也能分到三四百万辆的规模,怎么就算出来只剩5家的?

结语

何小鹏说没有一家车企拿到船票,这话就显得格局小了。像比亚迪这样,一年卖400多万台,都挤进全球前五了,这还算没拿到船票?

从“3年燃油车消失”到“5年剩5家车企”,这些观点听起来很震撼,但细想一下,都脱离了现实。这背后,是一种对产业缺乏敬畏,对用户缺乏洞察,对常识缺乏尊重的态度。

这种过于看高自己,贬低对手,简单粗暴地用一个行业的逻辑去套另一个行业的认知,其实很危险。

中国汽车业惊变!3年燃油车淘汰,5年仅剩5家,大佬们集体错判?-有驾

这反映出部分车企大佬在销量暴增后的过度自信。自信是好事,但过了头就容易看不清路。我们的车企要想真正地发展壮大,走向世界,恰恰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心态,是谦虚务实的作风,是对产业多样性和消费者多样性的深刻理解。这一点,值得所有车圈大佬深思。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