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如果你看懂了上汽集团展台,那么你就看懂了这届上海车展,看懂了未来中国汽车企业,尤其是大型汽车集团努力和前进的方向。
国家会展中心的四叶草里,3.1号馆被上汽乘用车、上汽大通、智己汽车、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共六家整车企业、十个品牌、上百辆新车填的满满当当。这种打包式整体亮相此前从来没出现过。
11个展台看似面对面分列两队,实际上是背靠背地围坐在一起。串联者,正是上汽集团。这家企业长期以来国内最成功车企称号的拥有者,正通过一系列的组合操作,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这个局面,对于上汽集团自身而言,是上汽基因的必然。对于中国汽车工业而言,尤其是对和上汽集团类似的体型庞大的汽车集团而言,称得上是一个范本,或者说,如同一个标准答案一般:
国内自主板块方面,重新对品牌及定位进行梳理,让层次更分明,任务更明确,形散而神聚。
1、荣威品牌:in China for China,定位满足美好生活向往的国民车。其中,荣威字母标,定位to C市场;狮标,定位to B市场;R标,定位精选系列AI汽车。
2、MG品牌:China for Globe,定位为年轻人打造的dream car,年轻无界, Young Forever 智领风尚。
3、智己品牌:定位高端智能电动领军者,是上汽品牌向上的践行者、创新技术的先行者。
4、上汽与华为联合打造的全新品牌“SAIC尚界”,定位为“风格至尚、科技至尚、信赖至尚、人人至尚”、面向主流市场的鸿蒙智行生态新选择,首款车型预计20万级。
5、上汽商用车:将与头部跨界企业开展协同、拓展生态合作,积极打造普惠为民、互利互赢的商用车产品。
国内合资板块方面,全面转入合资合作2.0新时代:上汽大众,技术共创,美美与共;上汽通用,品牌焕新,技术迭代;上汽通用五菱,品牌向上,人民神车。继续深化与大众、奥迪、通用等合资伙伴的合作,凭借自身在智能电动化领域的深厚技术储备,逐步走向反向赋能合资品牌的道路,领衔中国市场的合资品牌走向合资2.0时代。
国外方面,以“全球视野+本土匠心”的组合战略打造本地化体系生态,实现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从“产品输出”转向“标准输出”。将全球市场为划分N个区域,利用智能化、电动化技术先发优势,形成各区域个性化、智慧化产品方案,做到“全球化思维,本地化行动”。打造全球汽车品牌MG,全球累计销量已超500万辆,在海外20多个国家位列销量TOP10,全球竞争布局以具备坚实基础。
产业链方面:零部件业务将聚资源、中性化、整零同,即多家底盘企业合而为一,发力智能底盘的研发和落地;上汽清陶、智能底盘研发等企业统一纳入华域汽车管理,实行市场化、中性化定位;在电动智能网联的核心领域,构建系统集成能力,赋能整车企业产品竞争力的再提升。
此外,在“平权推动进阶,共创美好出行”的全新发展理念下,上汽将不设技术围墙、不做生态孤岛、不惧跨界竞争。目前,智能辅助驾驶领域,“地大华魔”已经齐聚上汽;智能座舱领域,将满足手机全生态(鸿蒙、安卓、IOS)无缝衔接;在AI交互新体验领域,打造懂你的汽车。
从业务角度总结,就是自主合资两翼齐飞,国内海外双弦合鸣。
上汽集团的改变从未改变
近年来市场变化所提出的挑战,对于上汽集团和许多大集团而言,答案等同于开卷,而且一直都在。真正的困难,根本原因还是大象难转身。事实上,上汽的改变一点不晚。大概很多人已经忘记或者并不知晓,2006年上汽集团就开始强调发展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并最早在2008年就提出了电气化战略。2014年,在国内率先提出了汽车行业面向未来的“新四化”(汽车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和国际化)发展趋势。
2017年。荣威eRX5纯电版销量破万,旗下的新能源车的成绩位列前茅。2020年上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2万辆。这一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占有率为6%。2021年,这一数字为15%;2022年、2023年分别为30%、36%;2024年全年超过50%。真正的巨变周期,其实只有短短的三年。
要知道,传统燃油车时代的研发周期一般在4到5年左右。这也意味着,大众的消费习惯,在不到一辆新车研发周期的时间内,几乎发生了方向性的改变。
所以,行业的格局所发生的变化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也豪不为过。随着人们在汽车这件大宗商品消费结构的变化,行业的生态、企业格局必然随之变化,当然,相伴而行的自然是一系列的挑战。
因此,以传统燃油车为主要销售产品的车企,当市场数据呈现的结果不再向好时,质疑也随之而来。公众的误解,对于上汽集团而言,犹如“心中的一座大山”。
一言以蔽之,不仅仅是上汽集团,任何一家成熟的企业,都无法做到马上ALL IN新能源。唯一可以ALL IN的,就是做好技术投资,为好产业的上下游协调和兼容做好准备。
2022年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应运而生,汇聚了整车产品、前瞻技术及技术底座的研发力量,为电动智能网联技术的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截止去年,上汽公开的技术资源和储备包括但不限于可以为集团各业务赋能的“技术底座”。
今年的上海车展上,上汽集团完成了与Momenta、宁德时代、QQ音乐、火山引擎、百度、阿里云等企业深度合作伙伴的签约。
去年6月,上汽集团与大众汽车签署多项有关上汽大众新产品项目的技术合作协议。到2030年,上汽大众将推出18款新车型,其中有15款将专为中国市场开发,包括8款纯电动车型、3款插电式混动车型,并将首次推出2款增程式车型。
由上汽大众导入生产并负责销售的ID.ERA将是大众集团下一代电动化转型产品中,最具竞争力的车型。上汽奥迪E5 Sportback首次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技术,让燃油车用户也能享受高阶辅助驾驶;别克“逍遥”超级融合架构则以“三车身+三能源+三驱动”的模块化设计,另外上汽别克向还外界推出全新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并同步发布了可支持纯电、插混和增程三种不同动力形式的全新电子电气架构,展现了合资品牌在新能源时代的硬核实力。
未来3年,上汽将依托自身深厚的电动智能网联技术积累,将推出包括SUV、轿车、MPV、皮卡在内的17款全新海外车型。值得一提的是,搭载全新HEV混合动力系统的车型也将覆盖全球主流细分市场,固态电池等颠覆性技术也将实现落地应用。
全能源路线、具有前瞻和充分竞争力的全新技术、全方位的产品更新,这就是一直在改变的上汽。
没人会质疑明天全球最好的汽车产品注定要诞生在中国。但它的制造者,有自主品牌的同时,也一定不会缺少合资品牌的身影。从本质上而言,自主也好,合资也好,都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品牌,都具有一定的“中国”基因。
这也是中国汽车工业新时代中产业和技术升级、进步的必然。这样的场景,上汽集团自然不会缺席,在每一个领域都不会缺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