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忙着抛弃旧款,鸿蒙智行却让老车主常用常新

汽车圈最近有点奇怪,新车发布会一场接一场,恨不得把激光雷达数量和屏幕尺寸卷上天。可你去年刚提的那辆车呢?不好意思,在厂商眼里,那已经是需要被遗忘的“旧款”了。

这种感觉挺不是滋味的,对吧?花了几十万,本以为买了个科技潮玩,结果一两年功夫,最新的智能驾驶功能就跟你没关系了,系统升级名单里也找不到你。感觉自己就像个付费测试员,用真金白银给厂商的下一代产品铺了路,然后就被扔在了半道上。

车企忙着抛弃旧款,鸿蒙智行却让老车主常用常新-有驾

就在所有人都拼命往前冲,把“喜新厌旧”当成默认规则的时候,鸿蒙智行突然踩了一脚刹车,掉了个头。他们没有在国庆前夕发布什么参数炸裂的新车,反而搞了一次大规模的升级,把很多核心的新功能,直接推送给了那些“老车主”。

这事儿就有意思了。从2023款的问界M5,到新款的智界R7,都能用上华为最新的乾崑智驾ADS 4.0。这种做法在行业里不太多见,背后其实藏着两种完全不同的逻辑。一种是传统的工业思维,把车当成一次性卖掉的硬件,卖完就结束了。另一种,则是把车看作一个持续服务的平台,交易只是个开始。

车企忙着抛弃旧款,鸿蒙智行却让老车主常用常新-有驾

真正的体验,往往藏在那些最让人头疼的细节里。比如,现在很多车都说自己能实现城市领航辅助驾驶,听起来很厉害,可一开进自家小区的闸机,系统就“罢工”了,从大门口到地下三层那个犄角旮旯里的停车位,还得自己小心翼翼地挪进去。智能体验在这里,戛然而止。

华为这次升级,偏偏就去啃这种硬骨头。那个“车位到车位2.0”功能,说的就是解决这个“最后一公里”的尴尬。它能直接把车开到“地库负3层12号位”,你下车后,它还能自己无缝衔接泊入。甚至,你如果习惯靠左或者靠右停,它都能记住你的偏好。

这种改变,参数表上是看不出来的。你没法用算力多少来衡量用户那一刻的省心。当别的辅助驾驶系统还在追求“能用”的时候,华为似乎想让用户觉得“好用”,甚至是“用着爽”。云端的大模型和车端的算法,最终没有变成冷冰冰的数据,而是转化成了一种更接近老司机的驾驶风格:看得懂路况,刹得住车,而且刹得还很稳,不让你点头。

车企忙着抛弃旧款,鸿蒙智行却让老车主常用常新-有驾

除了这些硬核功能,他们还加了些看似“不务正业”的东西。比如城市橱窗的智慧灯语,国庆主题的动态壁纸,还能跟车载语音助手小艺玩诗词接龙。这些功能从技术上说可能并不复杂,但它们在创造一种东西:情感连接。在长途旅行中,这些小玩意儿成了家人之间的话题,也成了社交媒体上值得分享的瞬间。

说到底,智能汽车的竞争,正在悄悄地变化。上半场,大家比的是谁的硬件更强,谁的参数更亮眼,像一场军备竞赛。而下半场,比的可能是谁能更长久地运营用户,谁能让用户觉得自己的车“越开越值钱”。

车企忙着抛弃旧款,鸿蒙智行却让老车主常用常新-有驾

当一个品牌的新车在市场上高歌猛进的时候,还能回头看一眼那些曾经支持它的老用户,把最新的技术成果和他们共享,这本身就建立起了一种信任。

车企忙着抛弃旧款,鸿蒙智行却让老车主常用常新-有驾

真正的智能化,或许不在于出厂时给你堆了多少料,而在于它在未来的日子里,还能为你持续创造多少价值。你说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