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新巨头崛起!销量碾压比亚迪!横扫全球80国市场

最近网上有个说法挺火的,标题起得特别响亮,说“中国又一汽车巨头诞生!闷声干翻比亚迪!吃下80国”。

这话一出来,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好奇,甚至有点怀疑。

咱们印象里,这几年国内汽车市场最风光的,要数比亚迪了,尤其是在新能源车这块,简直是家喻户晓。

中国车企新巨头崛起!销量碾压比亚迪!横扫全球80国市场-有驾

怎么突然冒出来一个能“干翻”比亚迪的巨头?

而且还是“闷声”干的,这说的是谁呢?

其实,文章里说的主角,是咱们都很熟悉的一个老牌子——奇瑞。

那么问题就来了,奇瑞真的把比亚迪“干翻”了吗?

要搞清楚这件事,咱们不能光看标题图个热闹,得把账本摊开来,一笔一笔地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如果单说在国内市场卖了多少辆车,那这个说法肯定是不准确的。

去年一整年,比亚迪在国内卖了三百多万台车,这个成绩是遥遥领先的。

而奇瑞呢,也很不错,卖了一百八十多万台,虽然也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数字,但跟比亚迪比,在国内销量上确实还有差距。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干翻”这个词用得有点夸张了。

但是,如果我们换个场地,不看国内市场,而是看看咱们国家的汽车是怎么卖到国外去的,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才是整个说法的核心关键。

在汽车“出海”,也就是出口这件事情上,奇瑞那可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哥”。

数据是不会骗人的,就在去年,奇瑞集团总共往国外卖了超过93万辆汽车。

中国车企新巨头崛起!销量碾压比亚迪!横扫全球80国市场-有驾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

它不仅仅是奇瑞自己历史上的最高纪录,更重要的是,它让奇瑞连续21年,稳稳地坐在了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量的头把交椅上。

也就是说,在我们很多人还没太留意的时候,奇瑞早就把自己的车卖到了世界各地,并且做到了全国第一,而且一做就是二十多年。

所以,那个标题里的“吃下80国”,指的就是奇瑞的业务已经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是一个实打实的成绩。

这么一看,事情就清楚了。

这个说法并不是说奇瑞在国内市场上打败了比亚迪,而是在“全球化”这条路上,奇瑞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取得了让所有同行都羡慕的成绩。

这就像班里有两个学霸,一个同学的语文、数学在国内竞赛里拿满分,另一个同学的英语特别好,直接在国际奥赛上拿了金牌。

你不能简单地说谁比谁更厉害,只能说他们各自在不同的领域都做到了顶尖。

比亚迪在国内新能源市场的成功,和奇瑞在全球出口市场的领先,都是中国汽车工业了不起的成就。

那我们可能又会好奇了,为什么偏偏是奇瑞,能在海外市场做得这么好呢?

这事儿就得从头说起了,得回到二十多年前。

奇瑞这家企业,起家的时候条件非常艰苦。

1997年,在安徽芜湖,一群技术人员就在长江边上几间简陋的茅草房里开始创业。

那时候别说先进设备了,连台好点的电脑都没有,据说电脑一热就死机,他们就用湿毛巾给机箱降温,就靠这种土办法,硬是开始了造车的梦想。

中国车企新巨头崛起!销量碾压比亚迪!横扫全球80国市场-有驾

从一开始,这群人就有一个特别执着的念头,就是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尤其是发动机。

他们觉得,造车要是没有自己的发动机,就像一个人没有心脏,你永远得听别人的,受制于人。

所以,在奇瑞内部,他们把第一台自主研发的发动机成功点火的那一天,看得比第一辆整车下线还要重要。

这种对技术的执着,就像一个埋头钻研的理工男,不爱多说话,但手里的活儿一定要过硬。

这种精神,给他们后来的发展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基础。

当然,光有技术还不够。

奇瑞早期还经历过一段特别艰难的时期。

1999年,他们辛辛苦苦造出了第一批车,结果发现,因为没有国家批准的生产资质,这些车根本就不能卖。

几千台新车就那么停在厂子里,跟一堆废铁似的,那对一个刚起步的企业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但他们硬是扛过来了,后来通过跟上汽集团合作的方式,才算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段经历,一方面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另一方面可能也让他们意识到,路不止一条,国内的路不好走,或许可以看看外面的世界。

正是这种“技术过硬”和“不服输”的劲头,让他们在开拓海外市场的时候,有了独特的优势。

他们最早出去的时候,不是一上来就去挑战欧美那种最发达的市场,而是选择了俄罗斯、南美、中东这些发展中国家。

中国车企新巨头崛起!销量碾压比亚迪!横扫全球80国市场-有驾

这些地方的路况可能比较复杂,消费者对车的要求首先是皮实、耐用、性价比高。

而这,恰恰是奇瑞的强项。

他们的瑞虎系列SUV,就是在这样的市场需求下,一炮而红,成了很多国家家喻户晓的“神车”。

他们用过硬的产品质量,一点一点地赢得了当地消费者的信任。

所以你看,奇瑞的成功不是偶然的。

它是从当年茅草屋里的艰苦奋斗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从最初为了学技术,派工程师去国外车企“打杂”,到如今把车卖到全球,成为连续21年的出口冠军,这中间的辛酸和付出,是我们外人很难想象的。

现在,奇瑞也与时俱进了。

他们不光是那个只会造皮实耐用车的“理工男”了,也开始跟华为这样的科技公司合作,搞起了智能汽车,像那个智界S7,就很有科技感。

奇瑞的董事长尹同跃在公司第1500万辆车下线的时候,还喊出了“一个季度干100万辆”的目标,这说明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总的来说,奇瑞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没有固定的模式。

比亚迪通过抓住新能源的浪潮在国内市场崛起,是一条英雄之路。

而奇瑞通过深耕技术、放眼全球,在海外市场闯出一片天地,同样是一条英雄之路。

它们都用自己的方式,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实力。

那个觉得“中国自主造车不行”的旧观念,早就该被扔进历史了。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用不同方式在全球舞台上发光发热的中国品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