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提前交卷,50万辆目标达成,明年冲刺百万辆

最近这几年,只要一聊起买车,尤其是新能源车,大家伙儿的讨论可以说是热火朝天。

市场上新牌子、新车型层出不穷,竞争激烈得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就在大家把目光都聚焦在那些名气响当当的品牌,比如小米、小鹏这些话题中心的企业时,一个平时相对低调的选手——零跑汽车,却悄悄地干了件大事。

零跑提前交卷,50万辆目标达成,明年冲刺百万辆-有驾

就在前不久,零跑汽车的老总朱江明在朋友圈宣布,他们原定于2025年底完成的“全年销售50万辆”的目标,竟然提前了整整45天就达成了。

这消息一出来,就好比在平静的湖面上扔下了一块大石头,整个行业都为之震动。

人们不禁要问,在这样一个“高手如云”的市场里,零跑凭什么能成为第一个完成年度任务的“新势力”?

更让人惊讶的是,他们紧接着又立下了一个更宏大的目标:2026年销量要翻一番,达到100万辆,并且还要开始赚钱,实现5到10个亿的净利润。

这底气究竟从何而来?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好好地把零跑汽车这匹“黑马”背后的门道给聊清楚。

首先,咱们得说说零跑最核心的那个“独门绝技”,一个听起来有点专业的词,叫“全域自研”。

这到底是个啥意思呢?

其实说白了,就是造车最关键、最值钱的那些核心部件,零跑不靠从别人那里买,而是坚持自己研发、自己生产。

打个比方,现在很多造车企业就像是组装电脑的店铺,他们从外面采购CPU、显卡、主板这些核心零件,然后自己动手组装起来,贴上自己的牌子卖。

这样做的好处是起步快,不用投入太多研发精力。

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核心技术不在自己手里,成本高低完全看供应商的脸色,人家一涨价,你就得跟着涨,利润空间很小。

零跑走的完全是另一条路。

他们从一开始就下定决心,要做那个既能设计CPU,又能生产显卡的全能型选手。

一辆电动车最核心的部分无非就是电池、电机、电控这“三电”系统,还有决定车辆有多聪明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系统。

这些东西,零跑都坚持自己动手。

零跑提前交卷,50万辆目标达成,明年冲刺百万辆-有驾

比如,他们自主研发了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自己设计生产电驱总成,甚至连车里的那颗关键的智能驾驶芯片,也是自家研制的。

这么做虽然前期投入巨大,过程非常辛苦,但一旦成功,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最直接的一点,就是成本控制能力变得非常强。

当别的厂家还在为零部件的采购价格和供应商反复拉扯时,零跑已经可以通过技术优化和规模化生产,把自家核心部件的成本降下来。

据行业内估算,仅在“三电”系统这一块,零跑自研的成本可能就比外购要低上15%到20%。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里,这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转化成了它在市场上的巨大优势。

那么,这省下来的钱用在了哪里呢?

零跑做了一个非常聪明的选择:把这些成本优势,全部体现在了产品的定价和配置上。

这就造就了零跑在消费者心中最鲜明的标签——“性价比超高”。

你看零跑的主力车型,比如C系列,价格大多集中在10万到20万之间。

这个价位,恰恰是中国普通家庭购车的核心预算区间,市场需求量最大。

但零跑的“性价比”并不仅仅是便宜,而是它总能给你一种“花小钱办大事”的惊喜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越级体验”。

举个很实际的例子,你花15万左右买一辆零跑的车,可能会发现它配备了通常在二三十万甚至更贵的车上才能见到的功能,比如高级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质感很好的内饰材料、反应飞快的车载大屏幕等等。

这种“高配置、低价格”的策略,精准地抓住了大多数老百姓买车时最朴素的心理:谁都希望自己花的钱能买到最好的东西。

正是这种实实在在的好处,让零跑在消费者中积累了非常好的口碑,一传十,十传百,销量自然也就水涨船高。

从数据上看,从2025年3月开始,零跑连续好几个月都排在新势力车企月度销量的前列,甚至在9月和10月连续创下了月交付超过6万、7万辆的新纪录,这足以证明它的策略是多么成功。

零跑提前交卷,50万辆目标达成,明年冲刺百万辆-有驾

当然,光靠一两款车打天下是不够的。

零跑在产品布局上,也展现了很快的速度和很广的覆盖面。

他们就像在“下饺子”一样,不断推出新的车型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从最早小巧玲珑的代步小车,到后来适合家用的轿车和SUV,再到计划中即将推出的新款运动型车和更多SUV车型,零跑的产品线越来越丰富。

这意味着,无论你是刚工作的年轻人,还是已经成家立业的中年人,都可能在零跑的产品列表里找到一款适合自己的车。

这种快速扩充产品线的做法,背后需要强大的生产能力做支撑。

零跑从造出第50万辆车到第100万辆车,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个速度在行业里是非常惊人的,也为他们冲击明年100万辆的目标增添了许多信心。

不过,成绩单亮眼,但未来的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零跑想要实现销量翻倍并开始盈利的宏伟目标,面前至少还有三道难关需要闯。

第一关,就是日益白热化的市场竞争。

现在这个赛道太拥挤了,前有小米这样自带巨大流量的新玩家入场,后有小鹏、蔚来这些老对手不断升级换代,更有大众、丰田这些传统汽车巨头也在加速向电动化转型。

大家都在争抢10到20万这个价位段的市场,零跑将面临四面八方的激烈“围剿”。

第二关,是自身体系能力的考验。

年销100万辆,这不仅仅是生产100万台车那么简单,它意味着你需要有足够多的销售门店去卖车,有足够多的售后服务网点去维修保养,还要有一条稳定可靠的供应链来保证零部件的供应。

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最终的交付和用户体验。

第三关,也是最关键的一关,是如何在保持价格优势的同时,提升品牌价值并实现盈利。

一直以来,零跑给人的印象是“实惠”,但如何让消费者觉得买零跑不仅是因为便宜,更是因为它是一个值得信赖、有技术含量的好品牌,这是一个长期的课题。

同时,如何在激烈的价格战中,保证每一辆车都能有合理的利润,最终实现企业盈利,这将是管理层面临的最核心的考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