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个我刚听销售小伙说的:现款问界M7起售价24.98万,新款一上来直接28.8万,噌噌涨了4万块钱。这涨价幅度直接把理想L7(30万起)都给逼近了,更特别的是,问界纯电版本起步32万,比理想i8的34万还便宜些,倒是能让人看出问界的野心——增程和纯电双线作战走市场。
但你说这价格涨的合理吗?我前几天还琢磨问界M7升级啥了,毕竟,涨4万块不小。我刚翻了下笔记,升级重点很明显。
①车身尺寸增加了6厘米,但轴距增加了21厘米,车头反而短了。这个改动挺微妙,轴距长了以后,六座版的第三排咔哒咔哒终于能坐得舒舒服服,不再只能算应急座了。
②升到了华为乾崑智驾4.0,加了前激光雷达,侧后面固态雷达,探测精度和范围都更广了。说白了,就是让车子看得更远,也更灵敏,安全感更升。话说,后边那个固态雷达,我第一反应也是:真有那么大用处?反正销售小哥说是为了倒车时减少盲区。不确定靠谱不靠谱,但估计不完全是噱头。
③另一个硬核升级是双腔空气悬挂系统,这东西在同级车里不多见,可以提升悬挂的运动性和舒适性,开着应该更高级。
理论上,这些升级放一起,是大幅提升了产品力。这泡面都快冒出了升级版本的锅气来。可是价格一涨4万,消费者心理瞬间凉了半截。毕竟,从今年实际销量来看,原版M7一整年都没超过5000台,最近几个月连3000多台也有点挣扎了。这样来看,溢价基本没了,这价格抬高反倒削弱了性价比,变成卖买不买做选择题。
我之前说4万的价差买得起肉,有点大了,毕竟价格敏感头脑是谁都躲不过的。再好产品,没人掏钱,也白搭。
更何况,华为这乾崑智驾4.0系统,现在并不独家了。市场上用这系统的车型排一排,少说有10款以上——问界旗下智界、享界、尚届,长安深蓝S09,东风岚图知音,甚至奥迪旗下的纯油车和纯电车都有。这意味着,智驾从卖点变成标配,溢价能力直线下滑。
华为技术确实先进,但让你靠它单打独斗卖高价,难度大了。没错,这智驾更准确,但这就值那4万吗?用户看得清楚。
说到对手,理想i8纯电版全系四驱标配,双腔空悬挂也标配,最关键的是它的智驾系统是免费的。你让M7花钱买这个系统,价钱立马就顶起来了,性价比砍半了。理想i6定价24万起,直接给纯电的问界M7来了招绝杀。尺寸相当,挂双腔空气悬挂,更强动力四驱,还免费智驾系统。这个排列组合,绝对让问界压力山大。
我不禁想,问界M8火起来是因为它价格蹭蹭往下掉,跟更大号的M9近似车身尺寸,干脆硬刚理想L9,竞争对手不多。M7这回不照搬M8套路,难怪销量被20万到30万的激烈竞争淹没。
你说,这市场做生意就是这样,性能好不是万能,价格合理才拿下买单率。华为想做既智能又舒适又优雅的存在,给尚界留点20万以下市场空间,拓市场边界,这招是对的,但单靠产品力撑不起高昂售价,毕竟用户手里钱包真没那么深。
先搁这段不表,顺便问一句,你觉得4万块钱的涨价,真值这几个硬件升级和智驾系统吗?我心里打个大大的问号。
我还得偷偷承认,着急拿下销量这事,让我这资深从业者也有些小情绪:这价格策略真让我头大。华为品牌强,但你看现在手机大战都告诉我们——价格守住很难,涨价只能伤了用户感情。
更别提别的品牌那价格越步往下走,问界一个劲往上抬。我这就有点嫌麻烦:真要靠技术撑价?那日子还挺难过的。
细说供应链,跟做菜差不多。你拿高端配料(激光雷达、双腔空气悬挂)往里面加,成本必定涨,但消费者到底买不买单,得看调味是否得当。价格调高一大截,卖相再好,消费者吃不下嘴边的那口饭。跟烧菜一样,菜贵了,客人少了,饭店也难长久。
顺便提个没细想过的猜测——华为是不是有意用价格策略来筛选出高端客户?毕竟让问界不再是性价比利器,而变成情怀加持的牌子。这个我没数据支撑,只是潜意识这么想。
我刚才还跟朋友吐槽,这价格教人咋选?他一句话打脸我:你真以为买家都只看配置参数?降价才是硬道理。说的扎心。
改款M7如果坚持28.8万的起售价,销量估计难逃今年老款跌破5000辆的命运。钱不够厚,认亲戚都难说服,更何况消费者。
换个角度你说,如果问界降到26.98万,甚至25.98万呢?估计立马有活力。价格一刻不停地下调,求销量成了唯一法则。
最后抛个问题,你觉着干脆给智驾系统免费,是不是能成问界撑起来的转折点?毕竟产品缺啥,价格和配套服务来凑,这买卖不就更接地气了?
(这段长跑题先收住,不然你得嫌我啰嗦。)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