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辆车每年5000公里免费里程? 这下上高速能省一大笔钱了! ”
国庆刚过,车主群里突然炸开的这条消息,让不少人心跳加速。 有人算了一笔账:如果每天通勤30公里,一年下来几乎能覆盖所有高速费用;经常跨省出差的司机立马跳脚“5000公里? 我跑两趟长途就没了! ”
这场争论甚至惊动了交通部。 2025年10月,官方终于正面回应:5000公里方案纯属传闻,现行节假日免费政策坚决不变。
四大节假日免费通行,全年共24天
根据交通部公布的政策,2025年高速免费时段仍集中在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四个法定节假日。 具体免费时间为:
春节:1月28日0时至2月4日24时,共8天
清明节:4月4日0时至4月6日24时,共3天
劳动节:5月1日0时至5月5日24时,共5天
国庆节:10月1日0时至10月8日24时,因与中秋节连休,共8天
全年累计免费24天,免费时间均以车辆驶离高速出口的时间为准。
7座以下小车免费,这些车不享受
政策明确只对7座及以下(含7座)载客车辆开放免费通行,包括允许在普通收费公路行驶的摩托车。
8座或9座乘用车,即便被划分为一类客车,也无法享受免费。 货车、客货两用车及8座以上载客汽车均需正常缴费。
各地机场高速公路是否免费,由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自行决定。
ETC车道自动识别,这些技巧能省心
2025年高速免费通行出现新变化:ETC车道已实现自动识别小型客车,车主无需再拔卡即可免费通行。
需注意进出车道一致性:从ETC车道进入高速,务必从ETC车道驶出;人工通道进,也应人工通道出。 若混合使用车道,系统可能无法识别入口信息,导致车辆无法正常通行,需折返至人工车道。
对于临近免费时段结束的车辆,今年新增“临界点”缴费优惠:若在免费结束前1小时内驶入高速,且驶出时已过免费时段,可领取纸质凭证,享受超时部分半价优惠(仅限国庆、春节长假)。
时间判定有窍门,这些操作能省钱
高速免费通行的关键规则是:只要驶离高速的时间在免费时段内,全程免费。 这意味着即使提前驶入高速,只要在免费时段内下高速,即可享受免费。
例如,国庆假期前夜9点上高速,只要在10月1日0点后下高速,这段路程就免费。 反之,若在免费时段内上高速,驶出时间已超过免费时段,则需缴纳全程费用。
建议车主提前规划路线,避免在收费站前等待免费时间到来,可有效避开拥堵高峰。
5000公里方案为何引发热议?
这一方案最初源于2024年全国两会提案,核心设计是让每辆车每年享有5000公里免费通行额度,节假日使用额度按1.5倍计算,旨在引导错峰出行。
从数据看,该方案似乎合理:《2024中国私家车使用报告》显示,我国私家车主年均高速行驶里程为3820公里,5000公里额度可覆盖大部分车主需求。
交通部暂不推行此方案,原因涉及资金缺口、系统改造难度及社会公平性等多重因素。 高速公路建设与维护依赖庞大资金支持,通行费收入的减少需谨慎评估。
现行政策仍是主流,这些细节要注意
交通部强调,现行节假日免费政策自2012年实施以来,已累计为车主减免通行费超千亿元,惠及全国2亿多小型客车用户。
对于普通车主,现阶段最实用的建议是合理规划出行。 例如,在免费时段结束前仍未到达目的地,可根据实际位置和时间,选择就近收费站驶离高速公路,避免因赶时间超速行驶引发安全事故。
同时,务必通过交通运输部官网、地方交通部门公告或主流导航App获取权威信息,避免被不实传闻误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