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有一条新闻刷屏了汽车圈:雷克萨斯在中国的销量接近亚洲龙的两倍,但它售价却比亚洲龙平均高出近一半。同样是丰田家族的产品,同样是面向家用市场,这个对比乍一看让人愣住了。你琢磨一下,亚洲龙有混动、有大空间,配置齐全,起售价还低得多,怎么看也更适合普通家庭。而雷克萨斯ES的入门款ES200,动力一般,配置不算亮眼,甚至被不少人吐槽是“花瓶”。凭什么大家愿意多花十几万去买雷克萨斯?这个现象就像一道谜题,摆在那里,怎么看都觉得“不正常”。
我们先从销量和价格的基本数据说起。2022年雷克萨斯ES系列在中国卖了超过16万辆,是亚洲龙的两倍多。而且雷克萨斯ES的均价在40万元上下,亚洲龙大部分车型停留在20-30万区间。同样是中型到中大型车,雷克萨斯的销量和单车利润都甩了亚洲龙好几条街。要知道,亚洲龙可是丰田专门为中国市场优化的主力车型,定价刚好瞄准那些预算不超30万、对家用车有较高要求的消费者。空间不输ES,动力还更强,按理说销量不至于被甩开这么远。
难道是亚洲龙“不行”?其实不尽然。捋捋两款车的市场定位,你会发现亚洲龙的策略是“要面面俱到”,它既要满足家庭用户对空间和舒适性的需求,又要能打动年轻人对运动感的追求。所以它有2.0L、2.5L汽油版,还有混动车型,动力参数不弱,配置也很丰富。它的设计语言更偏向务实,内饰用料不算浮夸,但很实在。再加上丰田的可靠性加持,亚洲龙确实是个好选择。
那雷克萨斯ES呢?它的打法就完全不一样。从定价和品牌看,它是冲着“豪华车”这个标签去的。哪怕是入门款ES200,动力弱一点也没关系,空间稍微拘束一点也无所谓,它的核心卖点是“质感”。什么质感?全进口的身份、豪华的内饰氛围、优秀的NVH(噪音控制水平),还有雷克萨斯品牌的稳定性和服务。这些点加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很微妙的消费心理:买雷克萨斯ES,不只是买一辆车,而是买一种“身份”和“体验”。
这一点说起来有点玄。雷克萨斯的品牌给人的感觉是“豪华又低调”,开一辆雷克萨斯不像奔驰、宝马那么张扬,但又比丰田有面子。这个定位非常适合那些预算偏高的中产家庭。尤其是在中国市场,雷克萨斯的售后服务可以算是行业标杆,免费保养的政策、周到细致的服务、长时间的可靠性保障,这些软性体验极大地提升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这样一来,雷克萨斯ES的价格就显得“不贵”,反而成为了一种“值得投资”的选择。
再看亚洲龙,它的定位更接地气。20多万的预算,能装一家老小,配置齐,空间大,对普通家庭来说太友好了。但问题也出在这里——它的目标用户太广泛了。亚洲龙既要打动力牌,又要拼空间,还要压低价格,这种“全能型”的定位虽然能拉到不错的销量,但很容易让人觉得它缺乏特点。对一些预算更高、对品牌有追求的用户来说,亚洲龙可能就显得“普通”了,而雷克萨斯ES的豪华感就成了一记漂亮的反杀。
不过,这还不是全部。为什么雷克萨斯ES能卖得这么好,不只是品牌和定位的问题,它背后还有整个汽车行业的逻辑——豪华车的利润结构。我们来看一组数据。雷克萨斯作为丰田旗下的高端品牌,它的单车利润远高于丰田普通品牌。2022年丰田整体的营业利润率在8%左右,而雷克萨斯单车利润率据说超过了20%。这个数字说明什么?说明雷克萨斯卖一辆车赚的钱,比亚洲龙卖一辆车赚得多得多。对丰田来说,推雷克萨斯这类高端车型,能更快提升利润率,同时还能巩固品牌影响力。这就是为什么雷克萨斯总能拿到集团资源倾斜的原因。
说到这个点,你可能会想,那是不是亚洲龙就没戏了?其实也不完全是。亚洲龙的市场表现依然稳定,它作为丰田的“中端大哥”,定位清晰,目标明确,依然能吃到主流家庭用户的市场份额。而且从销量来看,亚洲龙每年的数据都稳中有升,说明它作为家用车的竞争力还是很强的。至于动力、配置上的差距,其实并不会成为决定性因素,毕竟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预算才是选车的第一要素。
拆到这里,基本能看出这个看似“不正常”的现象背后的逻辑了。雷克萨斯ES的销量和价格确实惊人,但它的优势是品牌定位精准、消费心理把握到位,再加上丰田集团的利润策略加持,成功几乎是必然的。而亚洲龙虽然没能在豪华感上和ES一较高下,但它的表现依然符合预期,只是目标用户群体不太一样。
最后,总结一下这个争议:雷克萨斯ES看起来贵,但它贵得有理。亚洲龙看起来被压了一头,但它依然很稳。汽车行业里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尤其是当一个品牌在不同价格区间布局产品时,总会形成高端和中端之间的这种“内卷”。它看起来吓人,其实没那么复杂,拆开来看,都是各自的定位和策略使然。下次再遇到类似现象,记得多看看背后的产业逻辑,再判断“到底正不正常”。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