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车亏不亏,三年掉价快,六年折旧稳

“换车这件事,亏大了还是值回票价?”

你说巧不巧,这年头,身边总有人跟你聊起买车换车,像聊今天吃什么一样稀松平常。

我家隔壁的王哥,三年前还开着满大街都是的国产SUV,这两天跟我说,他想把它换了——原因倒也简单,“这车落伍、配置太寒碜,朋友圈都换新车了”。

听他这么一说,我倒挺纳闷,现在新车功能越来越多、价格也没压多狠,怎么越来越多人想着三年一换,难不成手头儿都宽裕了?

实际上一通账算下来,换车这事儿还真敢说是“花钱买教训”,多少人头一热钻进换车的兔子洞,事后落得个肉疼——你仔细琢磨琢磨,真有这么划算吗?

就拿一台落地十万的车打个比方,刚开出来那叫一个神气、弯腰调座椅都觉得高级。

但等到第二年一看,市面上二手车报价,八万,两万直接蒸发,咋着,这不是贬值还带点伤自尊?

你要这时候忍痛出手,基本属于“割肉离场”,钱包疼、心也不太舒服。

手头宽绰、不在乎这点折旧的还好,就是为了追科技新鲜,认了亏也换。

但说实话,多数人还是掂量着花钱吧?

想开得久一点?

好像听起来有道理。

等到了十五年,往“退休”那头靠拢,车子还能值一万吗?

十六年就掉到九千块了。

看上去贬值速度从土坡下滑到泥洼,一年掉一千,心里多少踏实点,这时候卖不如多跑几年路,反正掉价已经慢下来。

理性点的话,这明摆着:开到报废平均每年破费最少。

可问题就来了,真有几个能忍到最后一刻,一边修理一边安慰自己“还值点钱”的?

多数人提前跑路,六年上下卖掉,原来这事还有“潜规则”。

六年,这数字可不是拍脑门编出来的。

新车啥都新,一出店门就开始不值钱。

折旧速度快得吓人,前两三年有点像割甘蔗,前甜后淡。

等熬过头三五年,这么一算账,贬值幅度没那么吓人了。

有数据撑腰,差不多四成车主三年搂不住就想换车,觉得用久了会“掉面子”、功能“冻得像老年机”。

可真有吃透市场行情的人,其实更愿意拖个六年。

为啥,车价跌不动了啊,后面几年一天少几块,折旧稳定得像打了激素。

十万的车,六年还能卖五万,手算一笔,等于一年不到九千。

可你再往后熬几年,十年的时候还能拿多少?这时候又有新问题蹦出来:修车费比折旧都靠谱。

活得久的车,零件得“退休”,轮胎、刹车、减震器,一个个轮流露脸要票子。

最闹心的是哪天发动机闹情绪,一个猛子栽下去,修理钱都顶半台新车了。

换车亏不亏,三年掉价快,六年折旧稳-有驾

那时候再看当初拖着不卖,是不是有点头铁?

不服是不行的,“账必须算细”,省下的折旧保不齐就砸进了维修厂。

聊到这儿可能有朋友要问了,新能源闯出来的这几年,局势就不一样了吗?

换车亏不亏,三年掉价快,六年折旧稳-有驾

咱们捋一遍。

电车这玩意儿,贬值简直都不带眨眼的。

前脚刚办好牌照,后脚二手市场一刀砍下来,三年掉价四成,简直“极速冷却”。

老车主看着自己的电池像水泥地上的气球,越放越瘪,那股子心酸和燃油车主还真不是一个味道。

但架不住补贴政策一阵一阵出来,摇号、送积分、推新技术,甚至有些地方鼓励“以旧换新”,人心很容易被摇晃,指不定哪天突然就下手买了。

有个插曲我印象深,一哥们去年才买的新势力品牌电车,今年咬牙卖掉,亏了小两万……你说哭都来不及。

但咱普通老百姓,钱不是大风刮来的。

面子也不能天天拿来顶在头上晾半天。

换新车有喜欢的理由,“科技、智能、外观、动力”都能聊出花来。

可真论会过日子,还是得掂量。

身边有个叔,十五年老捷达开得死去活来。

期间小修不断,但总归没出啥大毛病。

按他自己说,算上这些年的保养,总投入比二手市场换两回车还省。

当然,他运气好,要是哪家伙真在某天彻底罢工,修理单拎出来,也能劝退不少人。

所以说,每个人状况不同,经验也不一样。

换车听上去热热闹闹,实际上折射的是心态变了。

另一边,二手车市场火得一塌糊涂。

六七年车龄的,车贩子抢着要。

不是因为能挣大钱,而是这个阶段的车,“性价比靠谱、故障率低、保养还没跟不上”。

想卖多钱?还得看里程和车况。

保养得好走得少,挂牌价分分钟高人一头。

要是平时疏于保养辅以“暴力驾驶”,掉价那是肉眼可见的。

不少车主开六年感慨一句,“这车还能卖到五万,挺惊喜了”。

但是再多撑几年?行情层层下探,卖家买家都松了口气。

这个周期,真的是经验和运气的博弈。

你仔细观察,不光是经济账的问题。

有些人真的不是用车,只是想享受新鲜、追求面儿上的体面。

他们就恨不得三年一换,让左邻右舍都知道自己家又换新车了。

至于亏钱?认了,毕竟车是“移动的面子”。

但大部分人,算计来算计去,终究会回到“什么时候卖最划算”的老问题。

以现在行情来看,车买回来先别急着出手,稳稳熬个六年,折旧放缓,出于经济考虑时机最优。

这不仅符合用车周期,还顺应了市场口味,车买家买着安心、卖家卖得不亏。

但也不必把省钱当成唯一指标。

毕竟,谁也保不了自家车不会哪天突然“耍脾气”,你要真磕磕绊绊修车修到头,剩下的钱是不是全补了维修厂老板的笑脸,自己才最清楚。

当然,还有人惦记着最后“开报废”。

“这才最省!”有老一辈喜欢这样说。

每年花的平均支出最小——如果车不出大毛病。

可别忘了,政策总有变,新车技术突飞猛进,环保、排放标准一天一套,保不齐哪年老车不让上路,或者限定行驶区域。

等到那天再想省钱,恐怕旧车成了负担。

换车亏不亏,三年掉价快,六年折旧稳-有驾

说到底,这场“换车游戏”没有通用答案。

谁都能用自己的借口和理由,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

想追潮流、想炫科技、或者仅仅想让自己看起来不落伍,都没有错。

但咬牙花钱之前,咱们别忘了,先算算清楚账。

新车的残值、二手市场的行情、未来的维修成本、政策限制,都得一条条列进算盘珠子里,别跟着“人有我有”瞎起哄。

理智一点,是对钱包最大的尊重。

一句话总结,早换早亏,晚换闹心,六年最稳妥。

车子终归是个工具,不必太沉迷表面风光,也别因舍不得那点面子折腾自己。

能算得清自己用车的核心需求,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才算没有白折腾这一场。

咱们说了这么多,不知道你会在什么节点把爱车“放生”?

为什么会选择那个时机,大家的钱包和心态,又会怎么平衡呢?

要不一起来聊聊,你觉得换车,啥时候最划算?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